周湯見那林大人、趙大人兩名文臣,舉止儒雅之風,留有淡須,步履泰然,言語並無諂媚,到是那姓許的參軍,麵露怯意,談話謹慎,不時去瞟他的舉動。
林大人邁步上前,拱手道:“賢侄女一向可好,聽你父身亡之事,令我三人悲愴,隻怪他性格耿直,曹丞相不喜,才……”
那個姓趙的治中,也是舉手做揖,補充道:“一別數年,想當年幾人聚集,又是昨日黃花。”
許參軍急忙兩拳一抱,麵對李氏,“大侄女,不要哭,如今你有鳳稚先生為依靠,那就是大樹底下,將來都要仰賴你的協助。”
李氏早已嗚咽抽泣,想到流離一路上,學識優雅卻又被人欺辱,父親又是旺年失意,那個珍惜麵子的老者,怕是也未想到會淪落如此,聽到幾位大人的安慰,抹去眼淚,,躬身一拜,“鳳稚先生的確當今奇人,諾大長安城頃刻攻下,如無先生之神器相助,怕也要數載。當今之下,有此能人,望你們汲取父親之鑒,給予輔佐,大興偉業。”
說話露骨,直接把周湯的野心暴露,聽得旁邊數人麵目驚變,尤其是魏延、馬超,就要上前阻滯,但看鳳稚泰然自若,隻得立直不動,仍由她吐盡。
到是周湯終於張嘴,“是的,輔佐主公之偉業,乃當今首要基業,不可造次。”
雖然訓斥李氏,卻又似安慰,並不激怒。期間味道,或許殿內所有人去品味含義。那許參軍亦是聰明之人,已轉身麵對眾人,“我許參軍雖是泛泛之輩,但遇伯樂,願以今日殿堂為義,以後聽從鳳稚大人調遣,輔佐未來之基業。”
聽到如此說,卻又不提名諱,殿內數百人也明他義,猶豫間又無它求,隻得起身齊呼:但遇伯樂,願以今日殿堂為義,聽從鳳稚大人調遣,輔佐未來之基業。
周湯亦起身,走到眾人中間,見期間不少年少者,英姿卓越,想到自己20年的夢想,始終浮蕩不去。不由得上前抓住幾個年少者,心情激動,“你等良才賢能,當為中原興旺、百姓之苦、未來之盛況而努力,不可徒費光陰。來,大家幹杯,在這謂之聚義堂前證明,為未來之基業。”
已有輔部把眾人登名造冊,令其簽字,以表忠心,實際也是周湯讓這些人,別玩空嘴白牙,過後不認帳,以此為證。並令那參軍從裏麵選出可信之人,作為身邊護衛親隨,與蜀軍護衛並列,表示信任忠信。
當然,這段曆史亦將被載入史冊,同樣,以周湯最後順利稱帝後,這些人物對他的未來大業,成為核心力量,其中不少貧窮的士大夫,另有部分豪強,當然以鳳稚世家之威望,也聚集三大勢力。
待眾人散去,已至人定。周湯命三位大人,馬超、魏延留下,商議應對曹軍攻擊之策。這才知道先前記憶錯誤,那洛陽才是未來曹操重點守護,所以遲遲未動,或許被神器威名所震,正在商議如何抵禦之策。應該不會很久,畢竟長安城被攻下,就等於插入曹軍的心腹,亦牽動整個三國格局。
亦影響到荊州襄陽的周洋,襄陽城,是水路交通要道,向北可以到達洛陽地區,東西則是江東和巴蜀。換而言之,關羽後期鎮守的荊襄之地,可謂三國的彙集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襄陽的繁榮,一方麵要歸功於劉表的苦心經營,另一方麵,北方戰亂也讓很多精英到襄陽地區避難。由此,名士往來,商旅不絕,襄陽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可謂一座商業和軍事重鎮。
尚在荊州的周洋已經開始焦頭爛額,一方麵,局勢正越來越有力於遠在長安城的周湯,荊州離洛陽不遠,雖然主力在長安,周洋亦不會放過,佯攻態勢。派出幾千人及助軍團不斷襲擊前沿的曹軍。另一方麵,荊州新政受到挑戰,看起來雙方都受益的土地政策,遭到當地已有土地擁有者的反對,他們不會公開發表意見,隻在暗處較勁。種田工具,耕牛,還有征稅,上下政策統一,但到下麵小官小吏,卻是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