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有“自古一條路的華山”,華陰、函穀關、蒲板形成三角之勢,兩條河丁字形,潼關屹立如擎天柱,長安與洛陽就是兩隻鬥雞相向,被華山隔斷。蜀軍炮轟長安後休養生息,曹軍五萬精兵蹲守潼關,收集丟盔棄甲的近三萬逃兵歸隊,由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徐晃統領。
從許昌緊急趕來的五萬駐守軍加上江東五萬援軍,由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統領,駐守洛陽城。近在咫尺的荊州騷擾,打亂曹軍攻勢,周洋不時挑鬥,發兵逼近洛陽,誰也不知道那些士兵在做什麼。
關羽帶領五萬蜀軍,浩浩蕩蕩兵分兩路,一路張飛往華陰,一路關羽準備攻戰潼關。兩兵交戰,鼓聲震天,關羽紮營城外等曹軍出城來戰。一般人認為古老的打仗就是陣前戰法,兩個領頭將軍先是單打獨鬥,無論占勝占敗,接著就是打群架,之前兩個頭目打贏或敗,影響士氣,往往士兵也如閹割的牛群,沒了方向亂撞。最終結果,就是死得死,傷得傷,雙方血拚之後,難分勝負,擇日再戰。或者一方勝利,乘勝追擊,或追城下,或鳴金收兵。
實際上並非如此,三國時期真正的打仗非常重視布陣,進攻是方陣,防守是圓陣,長戈一般有人體三倍長度,戈頭前麵那個既像矛又像鐮刀的東西,可以刺、可以割、可以勾。一二條槍能擋開,七八十條槍就沒辦法。無數的方陣與圓陣形成一個大方陣或大圓陣,就可以開打。不要以為會出現電影裏麵的血流成河的場麵,實際這種麵對麵對陣上,幾萬人也就是死傷十分之一。真正死亡原因是在一窩蜂逃跑,兵敗如山倒,相互踩踏,自相殘殺造成的。
單挑一般僅發生在如下三種情形:一是雙方武將都跟瘋狗一樣,極為熱衷於單挑;二是雙方武將都對自己手中的軍隊沒信心,反而更相信自己的武力;三是雙方武將脫離戰場。
第一種情況極少發生,比較有名的有王彥章,竇建德之類的,當然了,死得可慘可慘。
第二種情況發生得也不多,比較有名的就是呂布和郭汜的對決,雙方對自己手裏的軍隊信心不大,而且都是能打的主,所以用單挑來解決問題。在三國時期偶有發生。
第三種情況發生概率跟第一種差不多,比如孫策纏鬥太史慈那次就屬於兩邊人都脫離戰場,更關鍵的是太史慈還有一個ur級別的隨從,一個人攔住十三名江東名將,要不這種單挑也不太可能發生。
不能說絕對沒有倆人單獨碰麵的機會。但是你琢磨,你們倆人打三個鍾頭,後邊那十萬人,中午飯誰管啊。
民間打架就更加有意思。一方上來一人叫陣,另一方出人上來單挑。我方技不如人,連輸六局,士氣低落。於是象征性的總攻一下就撤退。
如此也是有原因,首先大部分人不想拚個你死我活,隻是過來為人壯膽的。殺人不敢,頂多能在混戰中打幾個黑棍。其次戰鬥目的也不是為了財富土地,而是意氣之爭,所以打鬥雙方也不會讓傷亡太慘重。還有上前對陣的都是一方的跋扈少年,手下帶來不少小兄弟。如果勝了會在這群小兄弟中地位大升,在族群中也會被高看一眼。這場戰鬥有上千人參加,真刀真槍的幹了半晌。雙方總共死了七八個人。
關羽二哥就是一個喜歡表現的人,喜歡單打獨鬥,甚至一人戰多人,如此玄鬥,首先你得有本事,二是你得有膽量,三是你得有經驗。英雄主義較強,刀槍一碰就要進入狀態,稍不注意,本來挺玄的,命給丟掉就慘了。曹軍的兩位統領不傻,我是跟你玩命的,不是跟你玩玄的,所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才是最主要。
張郃、徐晃是曹軍的名將,他們自知知明,也不意氣用事,關羽上來叫陣,他們已經有別的打算。
這次他們就玩第三種情況,不過沒有ur級隨從,而是在與關羽打鬥幾下,即刻落荒而逃,丟盔棄甲是必須的,狼狽不堪也是確定的,這一切如果冷靜去想,非常蹊蹺,非常不對勁。關羽卻是由於之前在漢中未顯出個人魅力,加上軍令狀的意氣之爭,他選擇去追,脫離軍隊,最終掉入徐晃設下的陷阱內,具體慘狀擦寫這裏就省略不表,以給這位英雄人物光輝形象留下點麵子。關羽掉井了,一代名將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