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久了,人就也會喜新厭舊,都說米脂的婆姨是美女,李氏,不,現在叫李妃子,開始琢磨給找米脂姑娘。年紀稚嫩,討人喜歡,嘴甜的那種,守宮砂必須豔紅,一批批往宮裏送,往周湯宮床上放。
經過一批又一批的戰鬥,周湯終於體會到,這白來的肉誘人是誘人,但經常會吃到生瓜蛋,看得稚嫩可愛,優美動聽,上了床就變得枯燥,沒情調,木木呆呆如同幹屍,看得周湯早沒胃口。
他決定四處逛景,騎馬打獵,去校武場看演練,去集市找小吃,找野味。
在長安這樣的大都邑,還有多個市場,主要是金市、馬市、南市三個,金市居於城內,主要服務於上層社會,馬市、南市在城外,除此之外還有粟市、西市等小市場。所謂南市與西市應該是與平民生意買賣有關的市場。
金市裏,擺放各種玉器。周湯熟悉玉器,玉分神玉、王玉和民玉。神玉以禮儀用玉為主,王玉比較多的都是隨葬品。民玉三國時期並不突出,大多由王玉派生出來。以禮儀玉為例,所謂的儀禮玉器,即三國時期在祭祀或朝享、交聘等儀禮上使用的玉器,簡稱為“禮玉”。以和田玉、藍田玉、岫玉為主料。也有部分翡翠、珊瑚、祖母綠等。金剛石也被用做玉器加工。
紋飾上以穀紋、蟬紋、龍紋、雲紋等為主,但是大多數玉器樸素無紋。使用圓雕方法,已經有了粗陰線裝飾的雛形。佛教的傳入,諸多非漢族文化的溶入,珊瑚與珍珠應該與東吳有關,也見到金銀配玉,工藝多簡略、樸素。人物雕玉器看,寫實風格並不常見,大多隻單純追求神似,單以玉蟬為例,有十幾種不同的形象。
周湯出行,自然身邊沒少那些太監護衛,所到之處路人讓行,場麵空前,弄得人心慌慌。後來,他決定微服,太監跪求下,架不過他的堅決,身邊就多了數十個身穿平民裝束的武士護衛,雖然依舊有點隆重誇張,多少還是可以看到金市裏的盛景。
集市內見多的是穿短衣長褲行人,較少遇到穿短褐路人。女人衣裙一般有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樣式比較多,見的最多是那種留仙裙。文武百官穿的朝服,多是深衣製的袍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隻在冠上能區別官職高低。顏色有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後宮的女人多穿蠶衣,佩飾包括發飾、步搖、鳳冠、梳篦、珠翠等。越女舞生,後來逐漸開始適應漢服穿著,有時頭頂放些方勝、珠翠飾品,到了節假日會換成玉梅或雪柳、鬧蛾,耳朵上會有耳玦、耳璫,脖子上弄些串飾、纓絡,手臂則有臂釧,甚至護甲。周湯經常會看到宮女走過,步搖晃動,節奏輕緩,讓人浮想聯翩。這些名稱多數都是從李氏、周氏與孫氏嘴裏聽到的,她們還很奇怪,鳳稚怎麼會對女人用品如此驚奇,這種話都是猜測,她們也沒那麼傻叉兒。
三國的坐姿也很講究,稍有不慎,就會被人說不懂禮數,要被責罵。跪坐,即兩膝著地,兩腳的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如果將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則叫做長跪,又叫跽,是準備起身的姿勢,以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如果兩腿伸平與上身成為直角的姿勢,這也有稱呼叫箕踞,就是不合禮儀。
所以,每次看到舞生如此坐起,他還是看得別扭,幸運的是,從開始殿堂見劉備,他就與周洋有較好的模仿,加上身份高貴,別人並不以為意,給遮不少醜事。
不過,麵對朝臣他不敢改變禮儀,不過形式主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