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請君入甕(1 / 3)

許虔輕功奇佳,已趨縮地成寸的境界,看似平平無奇的一步便已跨出數丈遠,不多時便已到了城外,再行數裏,到了一個郊外。他不住加快腳步,有心試探典韋武功,到後來越奔越快。典韋不覺抓緊了羅本,他自幼跟家長學吐納功夫,十幾年如一日,這時一陣急奔,雖然攜著個人,倒也還支持得住。

嚴霜飛雪迎麵撲來,許虔向著一座山崖奔去,落腳岩上都是積雪,著足滑溜,到後來更忽上陡坡,但典韋習練有素,竟然麵不加紅,心不增跳,隨著許虔奔上崖頂,如履平地。

許虔看著飛縱而上的典韋,微感詫異,道:“你的根基紮得不壞啊。”

典韋不知如何回答,隻是楞楞的一笑。

許虔道:“你師父是誰?”

典韋那日在黑水村被告知須尋得許邵才可破洪荒煉奇藏,知道許邵的族親之中有一個正是許虔,當下毫不相瞞,將父親授他功夫的事並黑水村之變簡略說了。許虔喜道:“大師哥教過你功夫,好極啦!那我還有甚麼顧慮?”

典韋圓睜大眼,呆呆的望著他,不解其意。

許虔道:“跟你相打的那個甚麼小公子袁術,那可是袁家的嫡子,你知道嗎?”

典韋不以為意,隻道:“我一點也不知道。”

羅本道:“四世三公的袁家又怎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羅本這小孩童能說出這話,許虔微微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說道:“你們俠義心腸,我喜歡得緊,哪會怪你?”隨即正色道:“袁公博愛容眾,無所揀擇,其祖上不畏權貴,守正不移。門人做錯了事,隻有加倍重處,決不偏袒。這人輕狂妄為,我要會同袁太傅說好好罰他。”

羅本嘻嘻道:“他要是肯同那位卞姑娘結親,許道長就饒了他罷。”

許虔嘻然一笑,搖頭不語,見他宅心仁厚,以恕道待人,更是喜歡,對典韋道:“吾弟許邵約了我在洛陽相會,這幾天就會到來,一切見了麵當再細問。聽說他這兩日準備親自主持月旦評。但你放心,有我在這裏,大師兄的被困之事決不能叫你吃虧。”

典韋奉老爹之命,要尋許邵就他脫困,對著許邵舉辦的月旦評不禁好奇,於是問道:“道長,月旦評幹什麼的啊?”

許虔笑道:“去了便知,我暫且賣個關子。”月旦評乃是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盛會,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許虔今日見了典韋的為人,暗自思量如何助他一臂之力,在月旦評上博得一籌。

許虔道:“咱們瞧瞧那卞青父女去。那女孩子性子剛烈,別鬧出人命來。”典韋嚇了一跳。兩人徑到津門大街鳳凰樓來。

走到客店門口,隻見店中走出十多名錦衣親隨,躬身行禮,向許虔道:“小的奉公子之命,請道長和典壯士到府裏赴宴。”說著呈上大紅名帖,上麵寫著“袁本初敬叩”的字樣,許虔接過名帖,點頭道:“待會就來。”

那為首的親隨道:“這些點心果物,小主說請道長和典壯士將就用些。兩位住在哪裏,小的這就送去。”其餘親隨托上果盒,揭開盒蓋,隻見十二隻盒中裝了各式細點鮮果,模樣十分精致。

羅本心想:“衛覦兄弟愛**致點心,我多留些給他。”

許虔本待揮手命他們拿回,卻見羅本十分喜歡,心想:“少年人嘴饞,這也難怪!”微微一笑,命將果盒留在櫃上。

許虔問明卞青所住的店房,走了進去,隻見卞青臉如白紙,躺在床上,他女兒坐在床沿上不住垂淚,兩人見許虔三人入來,同時叫了一聲,都是頗出意料之外。那姑娘當即站起。卞青也在床上坐起身來。

許虔看卞青雙手的傷痕時,隻見每隻手背五個指孔,深可見骨,猶如被兵刃所傷,兩隻手腫得高高,傷口上搽了金創藥,隻是生怕潰爛,不敢包紮,心下大惑不解:“袁術這門陰毒狠辣的手法,不知是何人所傳,傷人如此厲害,自非朝夕之功,袁公怎會不知?知道之後,又怎會不理?”轉頭問那姑娘道:“姑娘,你叫甚麼名字?”那姑娘低聲道:“我叫卞紅。”她向典韋望了一眼,眼色中充滿感激之意,隨即低下了頭。典韋一轉眼間,隻見那根錦旗的旗杆倚在床腳邊,繡著“比武招親”四字的錦旗卻已剪得稀爛,心下茫然不解:“她再也不比武招親了?”

許虔道:“令尊的傷勢不輕,須得好好調治。”見行李稀稀落落,料知手頭窘迫,隻怕醫資頗費張羅,當即從懷中取出兩錠銀子,放在桌上,說道:“明日我再來瞧你們。”不待卞青和卞紅相謝,拉了典韋走出客店。

隻見四名錦衣親隨又迎了上來,說道:“小主在府裏專誠相候,請道爺和典壯士這就過去。”許虔點了點頭。羅本道:“道長,你等我一會兒,我也想去。”奔入店房,揭開袁家送來的果盒蓋子,揀了四塊點心,用手帕包好了放在懷內,又再奔出,隨著四名親隨,和許虔徑到司徒府。

來到府前,羅本見朱紅的大門之前左右旗杆高聳,兩頭威武猙獰的玉石獅子盤坐門旁,一排白玉階石直通到前廳,勢派豪雄之極。大門正中寫著“司徒府”三個金字。

羅本尋思:“這裏是司徒府,袁紹還好說話,若是在遇見袁術,可要糟糕。”

正自猶疑,忽聽鼓樂聲喧,袁紹頭戴束發金冠,身披紅袍,腰圍金帶,已搶步出來相迎。

許虔見了他這副富貴打扮,眉頭微微一皺,也不言語,隨著他走進廳堂。袁紹請許虔在上首坐了,說道:“道長和典壯士光臨,真是三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