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荀家堡(1 / 3)

這一天,蔡邕帶著十一來到荀家堡。穎川荀氏,本是戰國先秦荀子之後。

當年荀子於齊國臨淄稷下學宮任祭酒,期間遭讒言被貶,起起落落三次,索性出走楚國蘭陵閉門著作,當時天下動亂,禮樂崩壞,儒家的治世理念仁義之道被各國國主棄之如敝履,荀子遂化整為零,拋棄從前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將天人兩分,從新定義人性,豪言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如今蔡邕站著的荀家堡大門,門口還立著塊石碑,上書: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蔡邕倒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儒家門生,祖上蔡勳喜好黃老之術,至於恩師胡廣雖然掛著太學主的名頭,但治學頗雜,如今的儒家倒有些像呂不韋的雜家,究其然乃是大漢隱忍多年,若要征討匈奴,國內必須安穩,當年的七王之亂曆曆在目,其中不乏諸子百家影子,所以從今往後隻有一家之言最好不過。

於是在竇太後歸天不久,漢武帝劉徹在一幫有從龍之功的儒家幕僚的策劃下,開始了絀抑黃老,崇尚儒學的計劃,在皇權的帷幕下,諸子百家要麼選擇和儒家合流,要麼老死山野,至於反抗的,淮南王劉安便是下場。

如今的穎川荀氏正是當時避禍遷居的荀子後人,家學秉承荀子化性起偽的教化理念,家學嚴謹可見一斑。

想到這裏,蔡邕回頭看了一眼被他廢了修為的唐周,他帶來的那名傷者如今還在華佗處修養,蔡邕以為無論如何自己也該給荀家一個交代,便和唐周一行來了荀家堡。

看門的小廝不認得蔡邕,倒是對其身後臉色十分不好的唐周很是熟悉,微微詫異過後便入內通報主人,不多時便出來領著蔡邕一行入內。

唐周似乎對這裏很是厭惡,他討厭這裏的任何人任何事,覺得隻要到了這裏就好似全身上下被套上了枷鎖。

十一在蔡邕身旁,繞有興致的注視著那個有條不絮帶路的小廝,輕聲在蔡邕耳邊道:“這個小廝好俊的功夫,從開門到現在一步一息,全然不亂,若是荀家堡全是這等人物,我等想要強闖可謂難如登天。”

蔡邕不以為然,笑了笑,道:“你的修養還是不夠,見微知著,連一個小廝都如此從容不迫,你覺得這家人會不講道理?”

聽得蔡邕拐彎抹角調侃自己,十一皺起眉頭有些生氣,心裏卻也感慨,華佗的醫術果然高明,才幾天就把這毒舌治好了。

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泰山石敢當。轉過石敢當,卻見的三間學堂,學堂的名字也很講究,依次是強本節用、養備動時、修道不貳。

蔡邕稍稍停下觀望,便又跟了上去,學堂後就是後麵的正房大院。

十一定睛一看,好氣魄,整整三十二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蘭芝小徑,蒔花弄草,一派鶯歌燕舞,渾然不見晚秋蕭瑟。

那小廝微微輯身,神情有些難以啟齒,說道:“倒叫客人笑話了,少君除了研學經義,平日最愛蒔花之藝,家主對此頗有微詞,奈何少君天資聰穎,又多有六爺袒護,這院子便由少君接手打理了。”

聽得小廝談到那人,唐周便沒由來的火氣,一腳狠狠踏在身邊最豔的一朵海棠,狠狠碾了好幾下。

十一看在眼裏,本欲製止,但想到如今為客,剛伸出的手又收了回來,隨後又想,這唐周和這愛花如命的少君想來並不對付,看來老爺廢了他的修為並不會受荀家多大難處。

蔡邕踱步來到池水邊,但見池水泛著熱氣,笑道:“吾曾見漢書雲: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如今你家少君以溫泉水蘊養花草,真叫人歎為觀止。”

“可惜世人以為此皆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以奉供養,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罷,卻不知人定勝天。”這時穿廊裏步出一位儀容清秀通雅的佳公子,其質溫潤如玉,明眸舒宇,叫人看一眼便理順當然的認為若天地間真有君子,便該如此。

他一出現,十一便有些自慚形穢,偷偷撇開視線,鼻尖卻嗅到一股異香,這絲絲入鼻,不絕如縷的綿綿悠香很快又把十一的目光導向那位公子。

蔡邕見這公子談吐極為溫文儒雅,舉止容態更是慵懶華貴,想來便是小廝口中的少君,便道:“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製之?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荀子誠不欺我。”

那公子聽完,對蔡邕倍感親切,他家學淵博,加之天資過人,對事物有獨特的思想與見解,往往舉一反三,平日不少被老師家人視為異類,如今有人引經據典,獨出心裁可說到他心坎裏,真是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貴客光臨,小子荀彧,字文若,敢問高姓大名?”

荀彧彬彬有禮道。

“區區不才子,蔡邕。”

荀彧微微一怔,旋即喜不自禁,行大禮道:“失敬失敬,沒想到竟是名滿天下的蔡伯喈。”眸光撇向領路小廝,麵色不善道:“情蠻,還不快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