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文皇後(1613年——1688年)布木布泰(或譯作本布泰),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博爾濟吉特部人。野史傳說中說她名叫大玉兒實在沒有根據(但由於一些關於孝莊的影視作品的傳播,大家已廣泛接受大玉兒就是孝莊了)。布木布泰,蒙語億萬子孫的意思,另解,天降貴人。俗稱孝莊太後。
布木布泰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科爾沁蒙古較早就歸附了後金,並與後金聯姻,以鞏固雙方的政治聯盟關係。後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時年十三虛歲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吳克善伴送至後金新都遼陽,嫁給了努爾哈赤第八子三十四歲的皇太極為側福晉,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親姑姑哲哲已嫁與皇太極為正房大福晉,九年以後的天聰八年(1634),已繼承汗位的皇太極又娶了她的姐姐海蘭珠,於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後,布木布泰接連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天聰三年(1629)生皇四女,後來受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天聰六年(1632)生皇五女,後來受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後來受封為固倫端獻長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後分別嫁與蒙古貴族弼爾塔哈爾、色布騰和鏗吉爾格。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生皇九子福臨,即順治帝。
順治帝登基,尊為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歲
附《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順治十一年,贈太後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十三年二月,太後萬壽,上製詩三十首以獻。上承太後訓,撰內則衍義,並為序以進。聖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後。
康熙九年,上奉太後謁孝陵。十年,謁福陵、昭陵。十一年,幸赤城湯泉,經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後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後念從征將士勞苦,發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輒發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後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餘,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國初故事,後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後始命罷之。宮中守祖宗製,不蓄漢女。上命儒臣譯大學衍義進太後,太後稱善,賜賚有加。太後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後行。嚐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又作書以誡曰:“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莫不引領,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鹹登康阜,綿曆數於無疆,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於厥心。”十九年四月,上撰大德景福頌進太後。
二十年,上複奉太後幸湯泉。雲南平,上詣太後宮奏捷。二十一年,上詣奉天謁陵,途次屢奏書問安,使獻方物,奏曰:“臣到盛京,親網得、,浸以羊脂,山中野燒,自落榛實及山核桃,朝鮮所進柿餅、鬆、栗、銀杏,附使進上,伏乞俯賜一笑,不勝欣幸。”二十二年夏,奉太後出古北口避暑。秋,幸五台山,至龍泉關。上以長城嶺峻絕,試輦不能陟,奏太後。次日,太後輦登嶺,路數折不可上,太後乃還龍泉關,命上代禮諸寺。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聞太後不豫,即馳還京師,太後疾良已。
二十六年九月,太後疾複作,上晝夜在視。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後。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太後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慟,欲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命撤太後所居宮移建昌瑞山孝陵近地,號“暫安奉殿”。二十七年四月,奉太後梓宮詣昌瑞山。自是,歲必詣謁。雍正三年十二月,世宗即其地起陵,曰昭西陵。
世祖親政,上太後徽號,國有慶,必加上。至聖祖以雲南平,奏捷,定徽號曰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初奉安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子一,世祖。女三,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以上資料出自《清史稿列傳一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