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有一個落第秀才張角,他見人民怨恨官府,想聚眾起義,便創立了‘太平道’,借施送能“鎮災辟邪”的符水、給人治病為名,招收徒眾。
經過十多年時間發展,“太平道”在今河北、河南、山東、湖北、江蘇、安徽等地方招收了幾十萬人。於是張角看時機已經成熟遂和其弟張梁、張寶準備起義。
他們約定在某一天,各地徒眾一齊向官兵進攻。每個人頭上都裹著一塊黃巾,自稱“黃巾軍”。
沒過幾天,四麵八方的百姓都紛紛響應,頭裹黃巾,跟隨張角起義的有四五十萬。聲勢浩大,官兵見了望風而逃。
當黃巾軍起義的消息傳到洛陽帝都時,漢靈帝這才慌了。遂詢問文武百官意見。
大將軍何進上前向皇帝奏請下詔,一邊令各處守軍加強防備,一邊派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鈾收拾兵馬,分路抵禦。
幽州太守劉燁聽說張角率軍攻擊幽州邊界,連忙召校尉鄒靖商議。
鄒靖說:“黃巾軍賊勢強大,我軍兵力單薄,應該立即招募兵馬,方能抗敵。”
於是劉燁便寫了征兵榜文。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一個人來。這人就是劉備,他本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傳到他祖父(爺爺)輩時家道中落。因為家境貧寒,他隻能靠販賣草鞋、編織草席過活。
這天他進城來看到榜文,感慨的長歎一聲。突然就聽到身後有個人大叫:“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歎息什麼?”
劉備回頭一看,這人身高八尺,豹子頭,圓眼鏡,滿腮鋼須,聲似洪鍾,威勢如狂奔的烈馬。
劉備連忙上前拱手作禮問他道:“請問這位壯士叫什麼名字?”
壯士答到:“我叫張飛,字益德,世代住在這裏,以經營酒店,古玩字畫,名人書法等商業貿易生存。平時最好結交英雄豪傑。”
“當然了,還有欣賞美人,尤其是以美人作畫!哈哈哈……”張飛自顧自笑了一陣後,又補充道,“哎!剛才你為什麼對著榜文歎氣呢?”
隻是‘剛才你為什麼對著榜文歎息呢?’這一句話,張飛略微加重了語氣。
劉備回答道:“我是漢室宗親劉備,如今天下大亂,我有心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可惜自身力量不足,故而歎起氣來!”
張飛聽了,慷慨激昂地說道:“我的家中倒是有一些家產,可以用來招募勇士,跟你一起幹一番事業,你看怎樣?”
說完,張飛用手握拳橫在自己胸膛正前方,挺挺胸膛,昂著頭,注視著劉備。
劉備大喜過望,遂同張飛一起來到張飛門下產業中的一家客棧喝酒談心。
喝的正酣之時,隻見一個大漢推著一輛上麵馱著三袋綠豆的木製獨輪車來到客棧門口停下,走進來便喚店小二。
劉備留神一看,這人身高九尺,胸前長髯隨風飄動,臉色就像紅棗一樣,生得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形象真是威武雄壯。
再看那壯漢車子過後留下一道彎曲深凹的車轍印。劉備心想:由此可見這三袋綠豆之重,壯漢力氣之大。
劉備連忙起身,客氣的邀請他過來一起坐下,詢問其名字。
那人答道:“我叫關羽,因為在下居住的鄉下老家有惡霸仗勢欺人,我路見不平,一怒殺之,逃到外麵避難已有五六年了。”
劉備聽了很佩服,就將自己的誌向告訴了他。
關羽非常高興,很願意和劉備、張飛同幹一番事業。酒過三巡後他們就到張飛的莊上去暢談理想。來到莊上,見到莊後有一座滿院桃花盛開,景色美麗的桃園。
張飛說:“我三人既然誌同道合,不如明日到園中祭拜天地,結成異姓兄弟,如何?”劉備、關羽都很讚同。
第二天,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三人一起來到桃園,焚香禮拜,還立了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