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令坤的乘機擴軍,手裏的軍隊迅速膨脹了五萬。
而遼州邊界,柴榮親帥六十萬大軍全線進攻,一路上的州縣望風而降。
古城縣,改成了醫巫閭縣,高繼衝並沒有到前線去,而是在在大靈河沿岸開設了幾個難民收容站收容難民。
前線交給了敬梁和劉銑。而趙挺帶著一半的參謀留了下來,處理各處來的情報。呂岩和白氏也到了古城。吳夏到了信州,這是充實大鮮卑山一線移民點最佳的機會。
呂岩和白氏到古城當然不是為了保護高繼衝。五月二十日,就在顯州投降的那天,遼國上京,南院樞密使蕭思溫的府中,十歲的耶律賢和六歲的蕭燕燕被劫持,劫持的人並沒有刻意隱瞞行蹤,吸引耶律璟派軍追殺。但是派出去的人一個個落入了精心設計好的圈套,無一幸免。楊繼嗣和李燕兒帶著一批人彙合四團的一個連,就這樣大搖大擺地把耶律賢抓到了秦州,之後又送到了長春州。
五月三十日,高勳帶著兩千漢兵叛出遼國,聲稱要追隨耶律賢。高勳順利到了秦州,不過部隊被解散,隻留了兩百人,有高勳帶著成為了耶律賢的護衛。
六月,耶律賢、蕭燕燕帶著高勳和兩百名護衛乘坐火車到了古城。
成州節度就投降了,成州節度蕭桓把一萬遼軍交給了柴宗誼後,也帶著兩百人跑到了古城。蕭桓,是蕭思溫幼弟,蕭燕燕的叔叔。
原本還在相持遼國北部防線眼看著要崩潰,遼軍打不過六十萬大軍的柴榮,難道還拿不下隻有幾萬臨時拚湊的柴宗誼的軍隊。況且柴宗誼是大周太子,要是抓住柴宗誼,遼國極有可能轉危為安。於是遼國的精銳皮室軍出動,並召集了近二十萬騎兵,開始了對已經移軍成州的柴宗誼進行圍剿。
柴宗誼留在了成州,而韓令坤帶著五千鐵騎兵迎擊遼軍。
憤怒的蕭思溫趕到了中京,但是憤怒的他知道,遼軍的主要對手並不是鐵騎軍而是隱藏在鐵騎軍後麵的渤海的軍隊。
蕭思溫放棄了南線的防守,持續增兵北線。他采用了大軍緩緩推動,步步為營的辦法,每一支部隊都超過五萬人,但是所有的部隊都不聚集在一起,但是又可以相互照應。北線的軍隊很快就翻了一番,達到了四十萬人。
而韓令坤也是狠人,區區五千人,竟然敢毫不掩飾地在遼軍麵前緩緩而退。要知道,任何一隻遼軍都是他的十倍。
遼國南線,因為蕭思溫的撤軍而快速失陷。高繼衝擔心的事情果然出現了。柴榮拿下了遼國的南京,但是瘟疫開始蔓延,不是傷寒,而是可怕的小水痘。
蕭思溫是那失陷的這上百萬的人口作為賭注,要與柴榮同歸於盡。
六月中旬,柴榮終於頂不住病倒了,可是他留在南京就是不宣布回師。六月下旬,張永德、李重進趕到了南京。抽掉了精兵十萬,李重進、趙匡胤、符彥卿、折德扆領軍從平州、萊州一直打到了錦州。
被壓到了極點的遼軍開始在蕭思溫的指揮下反撲,戰爭到了極其殘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