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閱讀完由彭賢和馬恩主編的新作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活動教程枠後,欣然接受了邀請,為這本教材作序。因為這本教材讓我感覺到有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麵而來,有想讀一讀故事、想做一做練習、想分享一下感受的衝動。我相信這是一本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能啟迪智慧和促進成長生涯規劃和生活指導的小百科。
現代社會,人生的絕大多數時間是在職業生涯中度過的,職業生涯的成敗對人的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為大學生學業發展和求職擇業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探索自我、規劃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度過四年豐富而充實的大學生活。畢業走上社會獲得一個有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的職業生涯,並且能在職業生涯中適應發展、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服務社會,擁有美好的人生。
但是,現實卻是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學習過許多知識,但是關於人生生涯的發展與規劃方麵的知識幾乎沒有涉及過。他們有對自己、對未來許多的困惑和煩惱,例如,如何定位自己?要如何為前途做準備?應該如何走自己的生涯路?應該怎樣為自己安排一個喜歡的生活形態?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如何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實現自身發展空間的最大化?所以,探索怎樣有效地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給予大學生積極的生涯發展引導,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是讓大學生有機會盤點自己的思想,和老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困惑與感想,為自己的大學四年擬出一個初步的計劃,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思考職業、思考生涯,於浩瀚的人生坐標上找尋自己人生的定位,從而確立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
這本是教材又非教材,是讀物又非讀物,是練習又非練習的綜合多種功能的書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這門課不同於專業課,也不同於公共課,它既不是理論課,也不是技能課,更不是單純的活動課,而是集合了三種課程特性的融實踐性、理論性於一體的課程。看得出作者想突破傳統,嚐試新的方式。
首先,全書的結構很新穎。“啟蒙篇”、“規劃篇”、“保持篇”三個部分即獨立又有聯係,層層遞進;每一章都有“單元導語(點明主旋律)、生活角(聚焦主題)、活動園(體驗主題)、理論拓展(介紹前人關於該主題的知識和智慧)、行動建議(讓學生創造性、個性化地實踐該主題的內容)”五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再指導生活實際,環環深入。形式和內容的豐富讓讀者有想讀下去的熱情。同時,把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作為一個主線,滲透在本書的結構中,非常具有新意。人的心理成長,靠的不隻是相關的知識的記憶,更需要人的親身體驗、感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