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本書將團體輔導引入職業生涯規劃課中,根據團體輔導的原理,把活動式、體驗式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符合大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團體輔導是一門以心理學為基礎的專業助人知識、理論與技術。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成長中的學生確實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麵有著共同的煩惱和課題。活動訓練重在學生之間的互動,實踐性強,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將成為協助學生成長發展、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最近我在清華大學新生中講授“生涯發展規劃”課程,有一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期末作業中寫到:“上課前,我帶著困惑與期待進入教室,課程結束時,我捧著很多意料之中與之外的收獲,戀戀不舍地離開教室。幾周時間雖然短,但這是心靈的啟迪與交彙,足夠讓我成長。”
該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作者完全是貼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實際需要來寫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作者非常了解大學生的生活和熟悉大學生的語言,充分考慮到當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反映出的需要及常見的容易出現的心理困擾,書中表達的內容充滿濃鬱的校園氣息和生活氣息,小故事和案例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每章最後還附了參考資訊,方便學生拓展使用。
本書所有參編人員均有心理輔導、職業谘詢和就業指導等方麵的實際操作經驗,對大學生情況和團體活動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熟悉,最重要的是他們對大學生成長充滿著期待。因此,形成了本書鮮明的特點:注重啟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自覺意識、提升實踐技能和增強維持本領。毫無疑問,通過這種活動課程,不但能豐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而且能把學生內心的感覺真正釋放出來,激發學生對自己人生主動規劃的熱情。更能通過同伴的分享而互相學習,開闊視野,取長補短,各盡其才。
衷心祝願這本不同一般的教材讓更多的學生覺醒、獲益、受助、成長。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理事,臨床與谘詢心理學分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樊富瑉2010年1月於清華大學偉清樓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