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對人要有禮貌(1 / 2)

(1)文明禮貌的重要性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曆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誌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①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當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就該教他……

見到認識的人時,應該主動說:“你好。”

接受別人的幫助或禮物時,應該說:“謝謝!”

做錯事情或者影響了別人時,應該說:“對不起。”

想要別人幫助時,應該說:“請。”

家裏來了客人的時候,應該說:“歡迎。”要主動招呼客人,給客人倒水、拿水果。

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別人的話。

②愛心建議

做個好榜樣。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家裏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有客人來做客的時候給予熱情地招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以後,對別人說謝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範,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會想:媽媽為什麼不讓我跟客人一起玩?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久而久之,家裏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你應該向孩子介紹一下來的是什麼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一下你家的孩子,並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萬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設置場景。有的時候孩子學會了禮貌用語,但是卻不知道該在什麼場合下使用,比如我們在做觀察的時候,本來孩子應該說“謝謝”,可是卻說了“阿姨好”。所以家長可以設置一些場景,比如見到外人的時候熱情地打招呼,教孩子說“你好”,走的時候教孩子說“再見”。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夠給孩子實際的體驗。

不要強迫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這麼小,就能夠掌握在你的手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強迫孩子,比如有客人來家裏,孩子躲著不叫人,家長就拉著孩子,拚命地讓孩子向客人問好,結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終,這樣非但達不到目的,還會產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說,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是害羞,也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強著不肯說的話,家長可以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後,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裏,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讓孩子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

(2)培養出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孩子都是可愛的,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變得有禮貌,首先要尊重我們的孩子,讓他知道,我們的行為是因為我們熱愛、尊重和珍惜他們。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並願意接受我們的教育。

那麼,要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呢?

①把孩子當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來對待

《鼓勵的神奇》的作者馬斯滕建議:“常常問問自己,如果我以對待孩子的方式來對待朋友的話,我還會有朋友嗎?”如果你要孩子感覺受到珍惜,就把他們當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來對待吧。這樣才能養成尊重孩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