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還有一絲希望(1 / 2)

理想很好,然而國家層麵之所以把這個項目拿出來要各大科研院所來做研究,就證明國內肯定是存在一定技術缺陷,很大程度上來,汪正國猜想就應該是來自材料方麵,這樹脂透光材料也分種類,光學級別的透光材料更有著嚴格的要求,一般的廉價材料還真不一定就能滿足使用要求。

那麼材料這東西起來,確實是後發工業國家的短板之處,還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基礎學科,都可以算是後發工業國家的短板,要想補齊這些,沒有個上百年的持續積累,或者發一筆橫財之類的經曆,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而要現在的共和國嘛,至少還是要差那麼幾十年的火候。

汪正國不多想都知道,共和國在上一位麵都是快要到九十年代了,才有樹脂光學鏡片在市麵上大規模銷售,國產的樹脂鏡片,那鐵定就更往後才會出現,這就表明該技術在八十年代,國內要想隻靠光學工程領域的力量,幾乎是很難實用化生產製造,除非在化學材料領域也加大投入,這倒是有可能搞出來。

“教授,這項目好是好,隻不過現在國內有能夠滿足光學鏡片級別所要求的透光樹脂材料嗎?”

汪正國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現在實驗室一時半會兒沒法解決硬件問題,而且就這個課題本來,就算拿到手也是坑一個,倒還不如趕快勸勸劉教授。早日脫身,另外選一個對實驗室硬件要求低一些的項目來下手,大不了就是單個項目的經費少一點而已。

有的時候,步快跑實際上也是一種發展進步的好方法,隻要能夠慢慢地讓實驗室硬件基礎好起來,至少汪正國覺得這是值了。至於自己準備眼鏡片生產工廠的問題,那邊倒是好,就算沒有樹脂鏡片,就靠著之前的矽酸鹽玻璃快速研磨技術,再加上整個市場需求的爆炸式增長,要實現早期資本積累也不成問題。

若是能夠建議國家早一些在材料領域重視起來,最多也就是一兩年時間,隻要那邊材料技術取得突破,樹脂鏡片項目就可以再次上馬,到時候依舊是熾手可熱的技術,所以晚做出來一點也無妨。

汪正國有自己的見解,礙於現在自己是學生的身份,肯定不能的太直接,作為助手、學生,你公然質疑教授的決定,丫還想不想混了,學校這種地方,別的都還好,老師的權威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做很多事的時候,你都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也是伴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劉教授陷入了沉思,若是國內真的沒有能夠滿足光學鏡片所要求的原材料,那這還研究什麼生產工藝問題,直接就是鏡花水月。老問題沒解決,現在又冒出一個新的問題,這個項目真的不適合拿下?

左思右想,好像行業內的消息也確實沒有哪家單位國內有這方麵材料技術得突破,難道這項目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可行性?

“經你這樣一,我也發現這項目的問題還真不少,看樣子是有些不太合適。材料國內暫時沒有,國際采購更不可能,我看這個項目壓根兒就不適合現在提出來立項,還是馬上建議上麵,看能不能先把材料問題解決之後再後續的。”

就這話剛完,在汪正國的驚訝眼神中,劉教授是真的從抽屜裏拿出了文稿紙,開始刷刷地寫信,這是真的要打算往上級部門反映問題的動作了,還真的是有些.....

也罷,既然劉教授自己有事要寫材料,那麼今的實驗肯定就不可能了,自己這個助手的工作還真是出師不利,第一就這樣幹坐著,而且就算沒事兒做,也絕對不能跑出去幹自己的事。當然,這時候的汪正國還真沒有什麼私事要做,陪著教授一起“浪費”時間也無所謂。

不得不,這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動作確實很麻利,僅僅是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把相關的問題全部理清楚,確定沒問題之後,直接就給汪正國派出了今的第一份跑腿打雜任務:寄信。

“相關問題我都寫在這裏麵了,你下午出去的時候順便幫我把信寄了。這個項目我看國內其它單位應該也不會有人接,現在整個行業的樹脂材料都還沒有可能達到精密光學玻璃所需標準,我敢,國內民用單位生產的材料是肯定達不到要求。至於軍用單位,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但即便是軍用單位有這個能力,那麼他們自己也應該早就做了這方麵的研究,要知道他們的科研能力比起我們這實驗室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