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的更新周期本來就快,650處理器屬於典型的落後產品,把它用於P電腦領域使用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後續雖然也會有一些零星的其它工業控製領域需要,但需求都不會太大。
算算這數據倒也是差不了多少,完全可以接受:“不錯,我們需要的產量本身也不太多,能夠有月產兩萬塊芯片的產量就足矣,按照這樣的生產計劃安排,所需資金應該也不會太多。”
汪正國手頭所能夠調用的資金可以很清楚地計算出來,雖然從南非敲詐到五億英鎊,但這筆錢並不是一次到賬,人家還是要根據發動機的研發進度來逐漸支付。
整個項目的一期到賬隻有1.億,而這筆錢還需要投給羅羅公司斯貝項目部五千萬,再加上西南動力機械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進行整合、新建,此時真正能留給汪正國手頭的外彙資金也不過就5千萬英鎊而已。
五千萬英鎊當然不是一筆數目,但要投入到微電子行業,那還真心是捉襟見肘,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還要采購設備,更得考慮高標準廠房無塵建造,這些都是燒錢的地方。
D公司已經在技術出售方麵做的很是輕車熟路,引進相關生產技術自然需要花錢,按照D公司自己的生產部門建設耗資來估算,幾乎沒要幾分鍾就有了計劃。
“1億美元,D負責在你們指定的地方完成所有生產引進相關工作,包括基建配套、廠房建設、生產、檢測等設備的采購安裝、甚至工人培訓都會一一負責,你們隻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受一家有完整生產能力的工廠就行。”
好不容易有機會宰一隻肥羊,美國人絕對不會放棄這機會,能夠直接一條龍包幹做交鑰匙工程,這樣賺的錢當然會更多一些,從生意人角度來,人家這樣肯定沒毛病。
隻可惜,現在汪正國的手頭是拿不出那麼多的錢,或者就算能夠拿出一億美元,他也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合作模式,又不是錢多到沒地兒花,這可不能亂來。
“不,可能你還沒明白我的意思,我們現在要的是能夠一定程度上自主生產微處理器芯片,設計、生產等環節技術都要對外引進,所以我們就必須要自主整合工廠建設工作,隻有這樣才能勉強算有一定程度的自主。”
笑話,要是直接把項目做成交鑰匙工程,瑤光電子能夠學到什麼東西?需知這技術引進不是目的,它隻是一種手段,一種能夠促進己方加速技術掌握的手段而已。
至於那汪某人的借口,其實多少也能夠的過去,在共和國,你要自主生產,這個沒問題,技術、設備方麵確實還有些不差距,把這些交給國外也能接受,大家可以視而不見。
但你連工廠整合、建設能力都沒有,連這都還要全部交給國外做,那可就真的不過去。
伸出五根手指頭:“五千萬美元,你們提供芯片所涉及的技術授權和生產線設備,並協助安裝調試,包括工人培訓。而其它的配套設備、廠房建設,則由我方自己完成,但你們要提供必要的技術谘詢。”
五千萬美元依舊不算少,在八十年代絕對算是一筆巨額資金,這也是之前調查了業界主流之後得出的數據。
.........
既然是總價值好幾千億美元的大項目,那當然不可能短時間之內就完成相關合作方案,持續談了快半個月的時間,雙方這才剛擬出一個初步章程出來,也算是把詳細清單劃拉到紙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