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對症下藥(1 / 2)

既然軍隊還是一如既往地追求柴燃交替,那汪正國倒是可以給出更加緊湊的中冷係統,著是更偷工減料的中冷係統。

“柴燃動力,意味著軍艦一次出航大多數時候都使用柴油機做15節經濟航行,隻有在要求緊急趕路的時候才會動用燃氣輪機,其實這時候單機17兆瓦的功率也並不算低,兩台岷江170燃氣輪機同時做功,足以把軍艦速度提到7節。”

汪正國的有道理嗎?

當然有道理,柴燃聯合的軍艦使用燃氣輪機時間還真不多,這是共和國海軍長時間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並有力地支持了05級驅逐艦的號艦繼續使用國內當時僅剩下兩台L-500上艦項目。

要知道的是,89年過後,共和國到貨四台L-500,當時05的首艦已經開工建造,但美國對華製裁,所以軍方計劃是停止05級的號艦製造,另外兩台L-500燃氣輪機做1號艦備用所需。

後來經過論證,由於柴燃聯合方案大多數時候采用柴油機為動力,很少用到燃氣輪機,所以L-500的損耗不會太大,可以不必采用備份發動機的方案。

由此,這才繼續推進了05級的號艦開工,而事實也表明嗎,這兩款軍艦的動力係統確實很少用到燃氣輪機。

既然海軍已經明白柴燃交替的使用規律,知道一次出航使用燃氣輪機時數不會太多,那汪正國不介意幫他們再加一把火。

“一次出航當中,燃氣輪機使用時間並不長,甚至就算使用燃氣輪機,大多數時候都不用中冷器介入,光是7節的航速便夠,真要滿功率輸出,恐怕更是少之又少,一次出航遇到這種情況能有二十個時頂。”

大佬出身於海軍,對汪正國法還算比較認可。

“的有道理,軍艦出航之後以滿功率速度作戰的時候屈指可數,不過二十個時的餘量還不夠,你再給我翻一倍,48時,這樣我心裏才能穩定下來。”

管它0時還是48時,其實都影響不大,繼續道。

“這樣也行嘛,反正軍艦大多數時候都使用柴油機做經濟航速,那我們的燃氣輪機中冷技術便不必采用笨重地水冷係統,直接采用液氮中冷技術,給換熱管通入少量液氮之後,便可以實現對空氣冷卻所需,這樣一套裝置下來,中冷係統可以做到很,而出海訓練一次,所需液氮最多不會超過1噸。”

這意思已經再簡單不過,采用液氮作為中冷係統,可以正好符合柴燃交替這種單次出航中燃氣輪機使用時間不多的特性,實現在狹地動力艙室內布置發動機所需。

液氮中冷,這倒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方案,大佬對軍事裝備算是有所了解,略微思考之後就知道這技術路線有一定可行性。

“聽你這法,應該和當年美蘇搞的航空發動機噴水來增大推力相似,回頭我讓海軍那邊做調研,現在你如果采用這種技術,你們所提供的動力係統能達到什麼數據?”

大致認可技術方案之後,既然問到動力係統的具體數據,這個汪正國便不用擔心,他可謂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