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未來(1 / 2)

西南動機在航空發動機方麵的近況,實際都已經很少再有汪正國插手的機會,公司一旦上了規模,並且逐漸開始有自己的盈利之後,大抵已經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後續便是公司自己按照慣性向前發展。

也就在94年底,64所這邊剛輸掉中推核心機項目時,軍方便已經帶著601所、11廠方麵的技術人員來到西南動機。

在蘇聯解體後,又曆時前後兩年半時間,中俄軍事技術交流合作會議取得重大成果,在共和國答應原裝進口7架蘇7戰鬥機後,俄羅斯最終還是同意出售蘇7戰鬥機相關生產技術,而且還是最新的蘇0型號。

至於代價,當然也不,但大致還算可以接受。

首先需要國內低價出售一條三軍通用計算機生產線,並協助蘇霍伊設計局修改蘇0戰鬥機航電設計方案,甚至連蘇0項目的後續研發資金,也都是由共和國軍方全套提供。

即將出售給共和國生產的蘇0KK戰鬥機,整個工作大抵就是在蘇7UB這款雙座機的基礎上動腦筋,主要是進行航電設備現代化改進,而其它方麵的改動都還不大。

倒是在國內軍方據理力爭之後,居然還爭取到了把蘇7家族原裝AL-1F發動機改為青城係列,按照計劃,除開第一批原裝蘇7以外,後續所有國產的蘇係戰機都采用青城發動機,這次是毫不留情地把AL-1F踢進垃圾桶。

也都是到後來,汪正國才知道,之所以那樣幹,主要還是AL-1F發動機壽命和油耗過於感人,軍方實在是受不了。

見識過青城發動機的壽命和油耗數據之後,這邊轉念一想,反正青城ark推重比已經可以和AL-1F持平,那就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理由繼續采購1F發動機。

至於東北那邊黎明廠,雖然一直力主要引進AL-1F發動機生產線,但奈何毛子要價太高,而且軍方又用新中推發動機項目生產線落戶黎明為條件。

最終,黎明廠還是決定放棄引進AL-1F發動機計劃,回頭繼續生產渦噴6、渦噴7兩款發動機。

國內龐大的殲六/強五戰鬥機保有量都擺在那裏,渦噴6發動機生產肯定不會那麼早就停止;至於渦噴7係列發動機,這個就來話長,在確定殲八大改計劃變成了隱身技術驗證機之後,為了保住11廠的生產隊伍,軍方還愣是硬著頭皮把雞頭進氣的平頭八爺繼續生產走。

雖然每年隻生產8架,但前後這幾年時間下來,還真將平頭八爺的數量拉上了100架大關,這數據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反正都是很無奈的結局,而這也是為什麼軍方對俄羅斯讓步較大的原因,實在因為不想再繼續看到平頭殲八生產下去了,簡直鬧心,趕緊把項目談好,必需要以最快速度將殲八係列生產線停下來。

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國內自主設計的十號戰鬥機,已經引進生產線的蘇0係列,兩者幾乎全都是確定要采用青城發動機,這訂單足可以將西南動機撐的走不動道。

好在按照東北那邊飛機生產計劃,青城發動機大批量供應要等到三年之後才開始,而在此之前,自然還留有幾個月時間讓西南動機從容地進行產能升級。

.....

1995年,月。

東亞地區整個時局風雲變幻,軍方似乎也早早就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軍用要員運輸飛機直抵1廠,隊軍方高參帶著公文包,急匆匆地進駐工廠軍代表辦公室。

此後則是迅速集中蓉城飛機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當所有人到位之後,首先宣布的消息就是工廠進入全速生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