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2 / 3)

二勒(一也,橫畫也。)

柳子厚雲:勒常患平,一如千裏之陣雲。

訣雲:策須勒,仰筆覆收,以中指鉤筆澀進,覆筆以中指頓筆,然後以大指遣至盡處。又雲: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又雲:勒緩縱以藏機。

論雲:橫畫言勒,謂趯筆而行,承其虛畫,取其勁澀。止言畫慮其不趯,一出便盡,則鋒拳而怯薄也。勒藉於豎趯,趯則筆勁澀,亡其流滑,微可稱工矣。

唐太宗雲: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俗雲畫,畫之祖,勒法也。狀如算子,便不是書。其法:初落筆鋒向左,急勒回向右,橫過至末,複駐鋒折回。鍾、王、智、虞多用篆法為畫,歐陽、褚、薛多用隸法為畫。訣雲:橫畫須直入筆鋒,豎畫須橫入筆鋒。

三弩(丨也,豎畫也,直落也。)

柳子厚雲:弩過直而力敗,丨如萬歲之枯藤。

訣雲:鋒須先發,管逐勢行,緊收澀進,如錐畫沙。又雲:弩彎環而勢曲,如深林之喬木。又雲:須發勢而卷筆,若折骨以爭力。又雲:弩不宜直其筆,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須有力。

論雲:中心豎畫為弩,勢微努,曰弩,在

筆下行。若直其畫,則形圓勢質,書之病也。  唐太宗雲:為豎必弩,貴戰而雄。  俗雲豎,豎之祖,弩法也。初橫入筆向上行而少駐,複引鋒下行,至末複駐鋒向上,此垂露也。末鋒駐而不收,引而申之,此懸針也。畫多則分俯仰以別其勢,豎多則分向背以成其體,避算子也。  四趯(亅也,鉤也,剔也,內挑也。)  柳子厚雲:趯宜蹲而勢生。峻快如飛。訣雲: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旁鋒輕揭借勢,勢不勁,筆不挫。又雲:直曰趯,橫曰挑。鋒貴乎澀,適出期於倒收,謂之欲挑還置也。論雲:字之出鋒曰挑,今曰趯,以筆鋒去而言之,趯自弩畫收鋒。豎筆潛勁借勢,而趯之法須挫衄,轉筆出鋒,佇思消息則神蹤不墜矣。張敬玄雲:又謂之抽筆。事字中畫宜直,下筆便挑,不宜停筆。俗雲鉤,鉤之祖,趯法也。蹲鋒上出,險勢旁分。然亦分三體,左如氏長字,須長趯以應右;右如門丹字,須短趯以應左;中如東乘字,須朝上也。  五策(乛也,短橫也,折也。)  左上為策。柳子厚雲:策仰收而暗揭。  訣雲:仰筆潛鋒,以鱗勒之法,仰收揭腕,趯勢於右。潛鋒之要,左畫勢暗歸於右也。  又雲:策筆仰鋒豎趯微勒借勢,峻顧於掠也。  論雲:策一名折畫,今謂策。仰筆趯鋒,輕抬而進,故曰策也。若及紙硬畫,不務遲澀向背偃仰者,備畫耳。  唐太宗雲:策者,仰策仰收。  俗雲短畫,短畫之祖,策法也。仰筆趯鋒,輕抬而進,有如鞭策之勢,故言策不言畫。異於勒,勒則兩頭下而中高,策則兩頭高而中下,如夫天之類,凡短畫皆策也。  六掠(丿也,長撇也,腕也,分發也。)  左下為掠。柳子厚雲:掠左出而鋒輕。  訣雲:撇過謂之掠,借於策勢,以輕駐鋒,右揭其腕,如以迅出,勢旋於左。法在澀而勁,意欲暢而婉,遲留則傷於緩滯。  又雲:拂掠須迅,其鋒左出而欲利。又雲:微曲而下,筆心至卷處。  論雲:一名分發,掠乃疾徐有準,隨手遣鋒,自左出,取勁險,盡而為節。發則一出運用無的,故掠之精旨可守矣。  孫過庭雲:遣不當速。  唐太宗雲: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俗雲撇,撇之祖,掠法也。顏雲:掠仿佛以宜肥。  法曰: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也。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塗撇出,則無力而瘦弱。  七啄(也,短撇也。)  啄也,短撇也。  右上為啄。柳子厚雲:啄倉皇而疾掩。如利劍截斷犀角象牙。  訣雲:右向左之勢為卷啄,按筆潛蹙於右,借勢收鋒,迅擲旋右,須精險衄,去緩滯。又雲:啄如禽之啄物,立筆下罨,須疾為勝,臥斫斜發,啄不宜遲。  論雲:撇之與掠,同出異名。撇乃俗言,啄因勢立名,用輕勁為勝。去浮怯重體為工。  俗雲短撇,短撇之祖,啄法也。下筆駐鋒後即出,水永字,凡短撇皆用之,如隼尾也。  八磔(也,捺也,波也。)  右下為磔。柳子厚雲:磔趞以開撐。如崩浪雷奔。  訣雲:始入筆緊築而微仰,便下徐行,勢足而後磔之。筆或藏鋒或出鋒,由心所好,須飛動無滯。又雲:微直曰磔,橫過曰波。抑而後曳,捺不宜緩。又曰抽筆法。左罨掠須峻利,右潛趯而戰行。待勢卷而機駐,揭摘而暗收。若便拋之,必流滑凡淺。又雲:側起平發緊殺,按波為抽筆,腹內起。又雲:平磔法,不遲不疾,戰筆側去,勢盡不可便出,須駐筆而後放。  論雲:發波曰磔,循古無蹤,源其用筆,磔法為輕。磔若左顧,右則勢鈍,重鋒緩則勢肥。法須遒勁而遲澀之。  禁經雲:如生蛇度水者是也。  唐太宗雲:為波必磔,當三折而遣毫。磔者不徐不疾,去欲複駐而去之。  庾肩吾雲:將放更留。  俗去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兩駐,雖雲三過,其實不知此法也。其法首搶起,中駐而右行,末駐筆蹲鋒,如蘭葉之狀,皆含蓄而不露,最為高也。有欣字燕尾者,乃急就章之波法也。如水自泉流出,其下遇石激而過,故曰激石波也。  點例  點之變無窮,皆帶側勢蹲之,首尾相顧,自成三過偃仰向背等勢。著墨皆磊磊落落,如大石當路,或如科鬥,或如瓜瓣,或如粟子,或蹲如鶚,或尖如鼠矢,如斯之類,各稟其儀。  散水法清江旁三點是也。訣雲:上衄側,中偃,下潛按趯鋒,或藏或露,狀貌遞相顯異也。若頻有則兩點相近,而下點當高,此潛相矚視也。外須解摘,內相附屬,為上中潛鋒暗衄,下峻趯潛遣之,此鍾法。行書勢微按輕利。又冷涼旁二點是也。上側覆殺,下築而趯之,須相承揖。若並連,衄側輕揭,則率字左右用之。  烈火法燕然字下四點是也。訣雲:衄鋒暗按,須各立勢,抵背潛衄,所謂視之不見,考之彌彰。聯飛暗衄,微駐輕揭潛趯,筆鋒連綿,相顧不絕。又雲:聯飛如雁陣當秋。薑堯章雲:四點者,一點起,二點帶,一點應,若四點勻則俗矣。  曾頭注曾上點啄是也。對合貴縱,上開下合。  其腳法其下啄點是也。相對貴橫,上合下開。  訣雲:左潛揭而右啄,曾頭也;左啄右側,其腳也。  袞筆法令今下一點是也,須按鋒上下促衄之。  烏字法下四點是也。宜緊收。右軍雲:字有緩急,烏字橫直須遲,四點須急,取烏腳急形勢也。馬焉字同。  頭法(音綿。)訣雲:上點駐鋒,左右挫鋒,橫畫按筆,勢須相順,上點側,橫畫勒,左亻壹筆擺鋒,右峻啄輕揭出。虞永興常用法,以圓峻飛動為美。  薑堯章雲:頭覆下,容寶字上點須正,畫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暗築法月其字中兩點是也。馭鋒直衝,有點連積。  畫例  偃法蹲鋒自駐,力到疾提,力滿微捺,力盡回鋒。  仰法蹲鋒自駐,力到微捺,力滿疾提,力盡回鋒。  平法蹲鋒自駐,力到疾過,力盡回鋒。  訣雲:用筆若錐畫沙。橫畫放手,畫力瘦硬,方直沉著,勁健無變為度。縱畫硬如屈鐵,一縱一橫,可方可圓。熟瘦硬之鐵畫,變溫和之玉畫。又雲:橫畫似八分。  士兩畫上仰下偃。  三三畫上潛鋒平勒,中背筆仰策,下緊趯覆收。  唐太宗雲: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生是也。  禁經雲:黃庭三關字用草法,上衄側,中策,下奮筆橫飛。  匚(音匡。)有三法:一法上平,旁向,下偃;一法上仰,旁背,下平;一法上飛平,旁飛向,下飛偃。空中飛筆,緊提轉腕疾出。  向背二豎並者,宜有向背。向筆貴和,背筆貴峻。  丨法(丨音兗。)垂縮法頓筆垂露,欲垂複縮。  懸針法自右軍始,筆欲極正,自上而下,如針垂。  偏拂法自張顛始。  張敬玄雲:申字中畫宜卓筆直畫疾抽。  豎亻壹尚常中畫用之,抬筆豎策曰亻壹,挫鋒,上下豎直。  奮筆示係下小字是也。訣雲:左側而獨立,中衄折而右勾。  勾例  勾弩訣雲:勒弩趯,圓角趯鋒作弩,勢未盡而趯之。  右軍雲:作右邊折角,疾牽下微開,左畔斡轉,令取登對,勿使腰中傷慢。視筆取勢,直截而下,轉為曲折,勾筆轉角,折鋒輕過,亦謂轉角為暗角。  唐太宗雲:貴促鋒而轉。  張敬玄雲:固字轉角之勢,不宜棱角,弩張則字體俗矣。但有轉筆,一切貴圓潤也。  書勢論雲:急牽引如雲中掣電,日月因目字是也。  勾裹一法仰勒背亻壹趯,一法偃勒向亻壹趯。訣雲:圓角激鋒,待筋骨而成,如武人屈臂。  右軍雲:回角不用峻及有棱是也。  顏魯公雲:用筆如紙下行。  丁字丁打宜疾不宜遲。寺守亦疾挑。  勾外  戈法戈如百鈞之弩發。  筆訣雲:以中指遣至盡處,以名指拒而趯之,潛鋒暗勒,勢盡然後趯之。  右軍背趯戈法:上則俯而過,下則曲而就。  永禪師戈法:下以名指築上,借勢以中指遣之至下,以名指衄鋒潛趯,名禿出法。張旭折芒法:潛鋒緊走,意盡乃收而趯之。  章草法:潛按微進,輕揭暗趯。夫揭欲利,按欲輕,輕則骨勁,重則鈍俗。  唐太宗雲: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張敬玄雲:戈腳宜斜筆直抽,直者緣上,實藏鋒下自成也。  背拋乙躉尾,如壯士屈臂。乚外掠。  訣雲:蹲鋒緊掠徐擲之。速則失勢,遲則緩怯。  右軍雲:腕腳兆刂斡,上捺下拈,始終折轉,援毫蹲鋒,即輕重有準。  庾肩吾雲:欲挑還直,為駐鋒而後趯之。  風凡字其勢似飛,宜圓緊。用筆之時,左邊勢宜疾,背筆時意中如電急,幾鳳等字同。  撇法  背撇首圓蹲過,作背懸針法左出。向撇首側蹲。右顧作向左,筆尾懸針左出,如手之前後撇物。如大天字,須直下筆而彎出之,左字須斜硬,右字須腕轉也。彡(音彬。)上平中仰下偃,上橫下縱,或反之。  唐太宗雲:彡乃形影字右邊,須背下撇之。  人王蒙雲:趯之欲利,按之欲輕。立人如鳥在柱上。薑堯章雲:一切偏旁,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不可太密太巧,唐人之病也。  重複唐太宗雲: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出鋒。戔上磔衄鋒,下磔出之。訣雲:上縮鋒作弩,下出鋒作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