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孟子》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醜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醜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麵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
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誌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社會秩序靠它維係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他還列舉了中國曆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曆史人物,如不怕殺頭仍秉筆直書的晉國史官董狐;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載的蘇武;被俘後大喝“蜀中隻有斷頭將軍,而無投降將軍的嚴顏;率部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收複中原的東晉名將祖逖,還有充滿忠貞正直之氣的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作為例證,說明浩然之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我的意誌我主宰
生活是一個競技場,在這個競技場上的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競爭,並力求超越自我。一個人隻能征服自己,才能嚐試著去征服世界。然而,要主宰自己,最需要的是意誌。俄國的烏申斯基曾說:“意誌是一個十分強勁的杠杆,它不僅能改變精神,也能改變身體及其對精神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裏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隻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
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隻能是自己。
大誌與良謀為成功的必要條件,誌不強者智不達,如若騰達,就要強誌。鋼鐵般的意誌比一個人的智慧、博學更為重要。擁有鋼鐵般的意誌,就能成為主宰自己心靈、情感、行為的主人。人生的幸與不幸,是命運對我們的考驗,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無人幸免,關鍵要看我們的意誌夠不夠堅強,能不能經得起考驗,堅強的人在經受了老天對他的一切考驗之後眼前便是一片光明,經不起考驗的人隻能是越來越糟!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這句名言現在說來好象有點虛,但是這就是真理,老天給了我們這麼多的磨難,一定會給我們一個公平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