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心的醒度修煉(4)(1 / 2)

如果說人生還需要我象足球一樣滾動,跳躍,去麵對一次碰撞,抽射,撲救的話,那我就繼續向前,繼續沒有進門前的一切努力。我要勇敢得能夠去愛,堅強得能夠去寬容,低姿態的去學習,亮豁地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明智得能夠理解愛,那麼我就能取得別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作家李友斌說:“做你愛做的事並不意味著生活過得輕鬆,但決對可以活得更精彩。”

人活著無外乎就是要創造一個精彩的人生,那麼敲醒你的頭腦,做你應該並值得去做的事,人生就會更有意義。人生短暫如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糊裏糊塗磋砣歲月之際,它已經燃成灰燼。聰明的人總能小心謹慎,把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分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去做。終其人生,即便滑有光輝燦爛的成就,也會有無窮閃光的火花,人生有了意義,才不枉此生。

有一種蝶,它來到世上隻是一隻醜陋的早蛹,一生需要穿超無數高山與峽穀,直到變成最美麗的純紫色,為的是能和自己的伴侶雙宿雙飛。這種蝶就是愛情蝶。蝶的一生短暫卻背負著蛻變這艱難的使命,也許這是別無選擇下的旅程,但是它扔有著明確的目標。人擁有著比蝶更勝百倍的頭腦,更應能把自己人生之路看個清楚,劃下一個個棱廓分明的腳印。

有這麼一句話:願意的人,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人,命運拖著走。其實它忽略了第三種選擇——和命運結伴而行。和命運結伴而行,淡淡的言語,卻在人生路上劃下一道清晰如光路般的脈絡。人人都有著明亮的雙眸,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清醒的頭腦。歧路當頭,很多人許會迷茫而不知所措。於是他們一個個倒下了,化為路邊的塵埃。

人生如夢,有清醒頭腦的人知道他該做什麼,什麼值得去,做什麼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為此我想到了晏子不卑不亢,維護人格國格的一生;鄒忌委婉而諷,納諫除弊的一生;曹植從容不迫,七步成詩的一生。一生之意義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過得是否精彩,有無遺憾與悔恨。

為了成就人生,我做不成太陽,做不成月亮,也要做一顆流星,在深邃的天際,留下一條清晰美麗的痕跡。

心的敏感度修煉

你的命運因你的敏感度而改變。沒有人能使你開悟,除非你自己變得十分敏感。你之所以無法解脫,無法增進智慧,是因為你太麻木不仁。

世界因為你的敏感度而改變。當敏感度達到最全然、最終的頂峰時,世界消失了而神性顯現。你無法找到神性,真的,你必須找到敏感度。在全然的敏銳度中,沒有任何的保留,突然間,神性就在那裏。他一直都在那裏,隻是你太不靈敏,太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是指對於任何事物不敏感,以至於達到不仁的地步。一個人資質愚鈍會麻木不仁,一個人懶惰成性會麻木不仁,一個人流於世俗會麻木不仁,一個人過於貪婪也會麻木不仁。

世界因為你的敏感度而改變。當敏感度達到最全然、最終的頂峰時,世界消失了而神性顯現。你無法找到神性,真的,你必須找到敏感度。在全然的敏銳度中,沒有任何的保留,突然間,神性就在那裏。他一直都在那裏,隻是你太不靈敏,太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雖然算不上什麼壞品質,但卻是一種流毒甚深的習氣。壞的品質可以受到防範,但麻木不仁的習氣一旦養成,則不易改變。麻木是一種漠視,是一種缺乏感情關懷的司空見慣,是一種對任何事物不加分辨的態度。也正因此,古人把麻木和不仁聯結在一起來表達,先後體現出一種因果關係。麻木是不仁的原因,不仁是麻木的結果。

子曰,仁者愛人。不仁則自然是對別人缺乏關愛。一個缺乏關愛之心的人雖然說不上壞人,但決不能納入好人的範疇。關愛需要敏感,不是盲目地關心和愛護。對於人和事物好的品質要肯定,對於差的品質則要提醒。關愛不僅體現在對於他人和身外之物的嗬護,也要體現在對於自身的嗬護。對於自己的優點要發揚光大,對於自己的缺點則要及時反省。一個既善於嗬護別人又善於嗬護自己的人才能避免麻木不仁。

成長是一個修煉敏感度的過程,成長是一個喚醒意識的過程。生命是一個喚醒的過程,每個人都是一個內在的天才。人與動物與植物的最大區別就在這裏。人能被喚醒,而動植物無論你怎麼喊,都是無法喚醒的。

愛因斯坦的大腦智慧,隻被喊醒15%,我們普通人的智慧一般隻被喚醒1%左右,這是一個相對數字,這說明我們都還沒有完全啟用自己固有的智慧。為什麼無法啟動?因為麻木不仁。

生下來時,還是小孩時,我們是十分敏感的,隨著習慣、教育、風俗、道德等一係列的後天信息輸入,我們被塑造成了有偏見的人,而且是極有偏見。我們隻認可我們認為的東西,我們對習以為常的東西熟視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