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本想開口與農夫論理,可能還要打架,但最後,他想了一下,隻是伸出了手。農夫完全不知道魯濱遜的來意,便開心地與他握手、擁抱、並熱情邀請他們共進晚餐。
這時,農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委屈你們吃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還沒準備好。”
孩子們聽見有牛肉可吃,高興得眼睛都發亮了。
吃飯時,傭人一直等著魯濱遜開口談正事,以便處理殺牛的事。但是,魯濱遜看起來似乎忘記了,隻見他與這家人開心地有說有笑。
飯後,天氣下起了暴雨。農夫一定要兩個人住下,等明天再回去,於是魯濱遜與傭人在那裏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們吃了一頓豐富的早餐後,就告辭回去了。
在酷暑中走了這麼一趟,魯濱遜對此行的目的卻閉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我以為你準備去為那頭牛討個公道呢!”
魯濱遜卻微笑著說:“是啊,我本來是抱著這個念頭的,但是,後來我又盤算了一下,決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嗎?我並沒有白白失去一頭牛啊!因為,我得到了一點人情味。畢竟,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然而人情味卻並不是很容易得到。”
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表現在言行上便是為了小李斤斤計較。然而當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我們的心是否真的充實了?故事中的魯濱遜,盡管失去了一頭牛,卻換得農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難得遇見的人情味。這段經曆,更讓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無價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不大可能因為一點小事而發動一場戰爭,但我們肯定能因為小事而使自己周圍的人不愉快。要記住,一個人為多大的事情而發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
做人要放寬胸懷,不為日常的小事而斤斤計較,人生苦短,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為小事而煩惱的旋渦裏。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許多事情做了煩心,不做後悔;許多人遇到心煩,錯過了後悔;許多話說出來後悔,說不出來心煩……人的煩心和後悔情緒正像苦難一樣伴隨著生命的始終。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可這隻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後,產生後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與拋棄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後悔”,我們才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穩。
每當有人糾纏住後悔不放,或羞愧萬分,一蹶不振;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那麼此人的這種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舉了。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又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現在,珍惜此時此刻的擁有呢?為什麼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對過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難收,往事難追,後悔無益。
有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老師,有一天在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學生不斷發出惋惜聲。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形。心理學老師告訴學生:“今後在你們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破碎的咖啡杯。”
這隻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複過去的歲月,光陰如箭,來不及後悔。生活中的每一份養料都是從過雲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來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要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錯過了就別後悔。後悔不能改變現實,隻會消弭未來的美好,給未來的生活增添陰影。最後,讓我們牢記卡耐基基的所說的這段: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