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發現商機,做鑽石之地的開掘者(1 / 2)

無價的鑽石之地,多大的投資我都在所不惜。

黃金有價,那是無價的鑽石之地,稀罕而且不可多得!多大的投資我都在所不惜!

——王健林談太原街

背景分析

沈陽太原街商業步行街是中國東北最有影響力的時尚潮彙地,是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之一,影響力輻射整個東北亞。在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裏,這裏發生的一切都與財富、智慧、勇氣和商機有關。

1992年的冬天,距離新的一年開始還有30天。《沈陽日報》上出現了一則不是特別顯眼的公告:沈陽市土地房屋開發集團正式麵世了。但是,就在這家集團向社會各界表達謝意的廣告中,人們看到了一個空前龐大的“豪華”同賀陣容,包括泰國正大、美國協和、中國香港嘉裏、新加坡溫氏兄弟、美國善美等公司,這也就是後來被人們封為浩浩蕩蕩進軍太原街的“八國聯軍”,而沈陽市土地房屋開發集團的成立,也標誌著沈陽市第一次吹響改造太原街的號角。

“八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太原街,雷聲滾滾而來,人們隻盼望一場透雨過後能洗出一個煥然一新的太原街。但很快,“八國聯軍”改嫁的改嫁,撂挑子的撂挑子,除了無奈下臨時建起的嘉陽廣場之外,還剩下12棟占盡地利的大廈毫無生機地立在那裏,讓人唏噓不已。

10年後,王健林攜萬達集團來到了被冷落已久的太原街。此時的他早已拋開了綠茵場的雄心壯誌,轉而投入另一個更宏偉的計劃中:在全國構建萬達商業廣場連鎖網絡。

走在太原街上,王健林感受著穿梭的人流,並無心瀏覽風景,他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著,曆史、現實、文化以及眼前不斷的人流,他的頭腦中閃現出了火花:就是這裏,太原街嘉陽廣場,萬達不能錯過的商機。

既然發現了潛在的商機,王健林當機立斷,找到了沈陽市和平區的李繼安區長。在區長辦公室裏,王健林表示了對太街原嘉陽廣場的投資興趣。李區長高興地說:“好呀,那可是經商的黃金寶地呀。”“不,不是黃金寶地,”王健林笑著搖頭,“黃金有價,那是無價的鑽石之地,稀罕而且不可多得!多大的投資我都在所不惜!”

2002年,萬達集團進入沈陽開發太原街萬達廣場,讓南北太原街成為一統,大太原街商業格局瞬間形成。

拓展透析

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擁有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商機隨處可見,若你後知後覺,商機便會轉瞬即逝。創辦軟實力公司的劉興奇曾經說過:“當我從一條街走過去,我能發現不下5個商機。”這便是一個商人與生俱來的洞察力和眼光。

在最傳統的行業,她白手起家,曾3次奪得胡潤中國女首富榜的桂冠,成為中國紙業的領軍人物;她圓臉,短發,個頭不高,就像是最普通的鄰居大媽,無拘無束的笑容後麵,是心直口快的談吐和幹脆利落的實幹。她就是玖龍紙業掌門人張茵。

在男性主導的商業世界中,她一次又一次上演著現實版的“點紙成金”,在自信果敢的外表背後,她身上蘊含的商業睿智與力量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家境清貧,直到20世紀80年代,她才終於有機會攻讀她喜愛的財會專業,這為她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完成學業後,她在工廠當過工業會計,隨後又進入一家貿易公司做起了包裝紙業務。

1985年,在下海創業的大潮中,28歲的張茵放棄了內地穩定的工作,僅帶了3萬元人民幣就奔赴香港闖蕩。細心的張茵之前工作時就發現,大部分高檔紙的原料都需要進口的廢紙和木漿,於是張茵在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生意,每天都在碼頭收集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