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發現商機,做鑽石之地的開掘者(2 / 2)

“廢紙就是森林,將來造紙業肯定要從資源造紙向再生紙發展。”張茵對商機的敏銳也成為她日後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廢紙就是森林,廢紙就是生命”也成為張茵的口頭禪。

在香港做了不到兩年,張茵就開始在內地尋找造紙廠作為合作夥伴。6年之內她憑借著驚人的努力和對行業趨勢的把控,成為香港最大的廢紙出口商,並掘到她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紙箱大王”。

很快香港的廢紙資源已無法滿足張茵的需要了,於是她便把眼光鎖定了美國市場。1990年2月,張茵前往美國成立中南控股公司,進一步拓展廢紙回收業務。10年後,她成為“美國廢紙回收大王”。伴隨著玖龍紙業的蒸蒸日上,張茵也一躍成為胡潤富豪榜上的常客。

談起成功時,張茵總是淡淡一句:“是我運氣好,占了天時地利人和。”她說自己創業起步時,恰逢改革開放,到美國後又恰逢經濟複蘇繁榮期,廢紙回收係統極為科學,加上經過在香港的發展,公司資金雄厚,起點高,靠著誠實守信的經營作風,從而快速發家。

俗話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在機遇麵前,張茵以雷厲風行的姿態果斷奪得先機;在變幻的市場麵前,她以敏銳的眼光捕捉新的商機,從市場信息中要決策、要效益,從而牢牢地掌握了生產經營的主動權,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張茵這種敏銳的市場信息意識和緊抓機遇不鬆手的雷厲風行作風,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

第一是要充分掌握發現商機的方法。在堆積如山的信息中,我們要充分發揮眼、耳、口、手的作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搜集的方法:一是口頭交流法,利用參加國內外各種會議、考察、人際交往等機會捜集經濟信息;二是隨機積累法,利用上網、看電視、旅遊訪友、閑談等各種機會收集信息;三是動態收集法,對事物的發展變化進行跟蹤調査研究,尤其是要研究那些變化大的事物。

第二是要麵對商機以快製快,絕不可拖拖拉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住機遇,一步一營,就能步步為營;一旦喪失機遇,一步跟不上,也就步步不趕趟。所以,一旦機遇出現,不要遲疑,不要觀望,不要等待,而要當機立斷,立即行動,這樣才能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第三是要有敢於搶抓機遇的冒險精神。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隻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價值,隻有持之以恒追求它的人才能受到它的青睞。而那些畏首畏尾、怕擔風險的人,和機遇注定無緣。

強者把握機會,智者創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愚者失掉機會。機遇女神為什麼總是向著張茵微笑,就因為她有著一個敏銳的戰略頭腦,有一種先知先覺的能力,總是能敏銳地洞察一般人難以發現的機會,總是能在別人前麵領先一步搶占商機。

在信息全球化、競爭全球化、協作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充滿商機和挑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我們要以“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的廣闊胸懷,憑借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讓機會像陽光一樣從四麵八方照射進來,發掘商機創造財富,爭取在群雄爭霸的市場中實現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