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在五星級酒店方麵也做成了全球比較大的,2013年我們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五星級酒店業主。
在不動產方麵,我們還從購物中心進入到高級酒店,一開始也是想做一個試驗,後來發現酒店、寫字樓、商業中心、公寓組合在一起更受歡迎,所以逐漸差不多每一兩個購物中心旁邊就會有酒店,特別是好一點的地段,一定會配置五星級或者超五星級酒店。一不小心在五星級酒店方麵也做成了全球比較大的,2013年我們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五星級酒店業主。
——摘自《萬達的擴張之路》
背景分析
王健林曾多次表示,萬達的發展關鍵是走好4步棋,其中第二步就是轉型商業地產。在2000年之前,萬達主攻的是住宅地產,而且生意做得很順,但到了2000年,王健林決定要轉型做商業地產,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當時在萬達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給了王健林很大的啟發:有兩個和王健林一起創業的老員工,在同一年先後被查出患了癌症和肝病,在那時中國是沒有社會保障的,沒有醫保和各種保險,因此當時大部分的公司對待患病的員工都隻有一個解決辦法:有錢就幫他治,沒錢就隻好算了。但是王健林決定,不論花多少錢也要救治這兩位員工,最後的結果就是公司花了300多萬元挽救了那兩名員工的生命。
這件事情對王健林的觸動很大,他不禁想到:公司再發展20年、30年之後怎麼辦?退休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保障的人越來越多怎麼辦?住宅房地產雖然發展前景很好,但有一個不容小覷的特點就是現金流不穩定,有項目銷售的時候,公司就有現金流;一旦項目賣完,需要重新買土地,做新項目的投入時,公司的現金流就會下來。而且中國房地產行業經常遇到國家宏觀調控,現金流的波動會更大。因此,王健林認為,如果一直做住宅開發,可能很難長久存在下去。
出於這樣簡單的生態考慮,為了尋求穩定的現金流,萬達開始重新探索。萬達做過製造業,其中包括很有名的奧的斯電梯以及變壓器、製藥廠,還做過超市、外貿等。2000年的時候,萬達決定把商業地產作為企業的支柱產業來發展。
在正式決定之前,企業內部有過長達兩三年的討論,萬達決策層普遍認為,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越開發越少。做純粹的住宅地產的企業將會遭遇很大的困境,行業會慢慢萎縮。在歐洲和美國500強企業排行裏沒有住宅地產公司,因為住宅開發會有臨界點。
因此,在偶然事件和行業必然性的雙重刺激下,萬達鍾情於商業地產。如今,萬達的商業模式越發成熟,最終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不自覺到自覺的轉變。
現在萬達商業地產已經開業1300萬平方米,在世界行業排名第三,在建的還有2000多萬平方米。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到2015年,萬達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