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透析
2012年十八大期間,作為十八大代表,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做企業就是要永遠抓住時代的脈搏。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根本不可能有海爾,同樣也不可能有張瑞敏今天所謂的成功。今天踏上了時代的節拍,今天就能夠做好,但至於明天能不能做好,這個很難說。”張瑞敏說,做企業要永遠關注時代的變化,要永遠抓住時代的脈搏。其實說到底,就是審時度勢,伺機而動。
雷軍和小米的成功更加有力地證明了審時度勢、伺機而動的重要性。每次被問到小米成功的秘訣時,雷軍都會說,也許我們的團隊不錯,產品不錯,甚至營銷也不錯,但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遇到了一個“台風口”,站在這個“台風口”處,就是一頭豬都能飛起來。如果一個企業想獲得成功,就一定要在能力的範圍裏,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台風口”。
那麼雷軍是怎麼找到這個“台風口”,怎麼開始做互聯網手機的呢?1988年雷軍參與創辦了金山軟件,在90年代徹底火了一把,但是當1999年互聯網大潮開始的時候——或者說互聯網這個“台風口”來的時候,雷軍團隊正在忙著做WPS,忙著對抗微軟,因此無暇顧及。直到2003年環顧四周,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遠遠地被甩在了後麵。
在這之後,雷軍有過迷茫,有過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他考慮了很長時間,在2006年終於明白了很重要的一點:成功靠勤奮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看清形勢,順勢而為。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雷軍開始冷靜下來尋找下一個“台風口”。因為他自己是手機發燒友,於是很快便發現未來10年最大的機會是移動互聯網。雷軍認為,互聯網是精英的平台,而移動互聯網是學生、農民工等草根的平台,所以這次的浪潮很大的因素,是因為草根人群希望用手機來了解這個世界。
在看清了這一點後,2007年雷軍投資了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UCWEB,也因此成為當年整個移動互聯網最活躍的投資者,由此進入了移動互聯網行業。
2008年9月安卓係統發布,10月第一部安卓手機發布,即HTC的G1。雷軍高價買到手使用過之後說,在我看到安卓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一個巨大的機會來臨了,這個世界最終會屬於安卓。所以,2008年10月份雷軍正式決定做安卓手機了。
“變化”對企業來說是個時常出現的高頻詞語。在這個不是你吃就是被吃的商業競爭時代,稍有不慎便全盤皆輸的戲碼將頻繁上演。作為企業,隻有審時度勢,抓住時代脈搏,才能擁有變革的本能和創新的勇氣,也才能在壓力麵前不斷尋求突破,在挑戰中不斷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