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心懷壯誌,最低目標是行業第一(1 / 2)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誌向大小決定了你成功的概率。

《新京報》:有什麼話是你深信不疑並且最想教給孩子的?有什麼話是你曾經深信不疑如今不以為然的?

王健林:深信不疑的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誌向大小決定了你成功的概率。不以為然的話好像還沒有想到。

——王健林接受《新京報》的采訪

背景分析

在很多場合,王健林都曾公開表示:“我們進入一個行業就一個目標,要麼做中國第一,要麼就做世界第一。”看似狂妄的言辭其實展露的是萬達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的主要原因:忠於願景,挑戰自我。

在一般人看來,萬達的世界第一隻是指企業規模。但王健林心裏是如此認定的:“萬達要做就做全產業鏈的世界第一。”因為從行業來看,一般人們隻會記住兩個品牌,但第一名品牌的效應比第二名品牌的效應要高得多。隻有做到行業第一,才可能實現品牌的延展性或關聯性,不隻是簡單的現金流和賬麵利潤,還會產生邊際效益或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證明,萬達如今正朝著這個目標一步步邁進:萬達院線衝刺IPO、每年新開大量百貨店、星級酒店快速擴張、旅遊產業風生水起、海外商業布局。

不僅如此,王健林心中還藏著幾串完全可以脫口而出的數字。比如,談及企業持有物業麵積,他會說,2014年估計能達到2300萬平方米,成為規模最大的不動產企業;2020年原定計劃是5000萬平方米,但估計那個時候會達到6000萬平方米。

而提及企業資產規模和收入,王健林會說,“我們原定的目標是2015年2500億的收入、3500億的資產、200億的淨利潤,現在看來這個目標也許會提前到明年。到2020年萬達資產規模會達到6000億,且非商業地產收入會超過一半。”

而對於未來將繼續發力的文化旅遊行業,王健林也早就畫好了一張大餅。“任何商業都有天花板,唯獨文化產業沒有,因為除了獲得明顯的收益,文化的品牌影響力更大。”王健林表示,文化旅遊業務的地位在未來5到10年也許會超過房地產,並將爭取在2020年以超過800億收入的姿態進入世界文化產業前十。

如果說王健林是一名“鐵匠”,那麼,他20幾年如一日為之努力的就是,將手中所有的“兵器”都鍛造成“天下第一”。

拓展透析

萬通公司創始人馮侖說:“看見未來的人才有未來,歡呼未來的人才創造未來,站在未來來看今天的人才有快樂。”沒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和膨脹的野心,創業將行進緩慢甚至舉步維艱,業界大佬們用親身經曆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