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堅持到底,要有一種咬牙的精神(1 / 2)

沒有一個成功是一上來就成,或者沒有失敗是一路順風下來的。這樣的人也許在大千世界當中可能有那麼一個兩個,但那絕對是意外,可能是老天爺睡覺了打瞌睡時,讓那小子蒙過去了。重要的是要有這樣的堅持精神。

——王健林參加優米網《在路上》訪談

背景分析

和許多傑出的民營企業家一樣,王健林也有著職業軍人的背景。18年的軍旅生涯,鍛造出了一個嚴格自律、永不言敗的企業家形象,王健林的軍旅生活可以說是他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1970年,15歲的王健林來到了部隊,當天晚上為了響應毛主席提出的“野營訓練好”的口號,每個人背著一個糧袋和背包就去了野外。負重20多斤走2000多華裏的路程,還要在林海雪原上和積雪抗爭,睡覺的時候,需要自己挖出一個雪洞,然後自己進去過一晚,條件異常艱苦。

每天平均要走60裏,甚至七八十裏,走不動的人可以去坐寫著“收容車”的汽車,但是這一坐就可能把一年評先進,評好戰士的機會坐沒了。

又冷又累的情況下,飯量就會增大,王健林常常會覺得吃不飽。當時他的班長看他年紀小又吃不飽飯,就對他說:小王,我教你吃飽飯的招,但你首先必須承諾你要堅決保密。王健林同意保密後,班長告訴他,先盛半缸飯,即便吃得再慢,也一定比滿缸的人吃得快。吃完後再去盛第二缸,盛滿滿的一缸,這樣就相當於吃了一缸半飯,就肯定能吃飽了。憑著這樣一招,王健林在一年的行軍路上,基本上吃得飽飯了。

即便吃得飽飯,野營訓練依然是難以想象的艱苦。王健林曾親眼看見一個幹部坐在雪地上哭,說不走了,黨員不要了,排幹部也不要了,就是不走了。可見,能堅持下來的人隻占少數。1000多人的團隊,走到最後隻剩了不到400人,而僅僅十幾歲的王健林竟堅持到了最後。王健林說,一路上支撐他的就是一種信念,是母親的囑咐,要當好戰士,爭取超過你的父親,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和堅持,王健林才能在入伍的第一年就當上五好戰士。

王健林認為,人生中做任何事情,要是沒有一種咬牙的精神,沒有一種一直堅持到底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今事業有成的王健林在創業初期也曾有過被歧視被拒絕的經曆,而他正是憑著咬牙的精神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有一次,為了一筆2000萬的貸款,王健林前前後後跑了50幾次。行長躲著不見王健林,他就查到行長的下班時間,然後天天去銀行堵他,但對方還是常常看見王健林就從其他門溜走了。甚至有的時候王健林中午去他的辦公室門口等,他明明在裏麵,秘書卻堅持說他不在,最後甚至王健林會半夜在他的樓下“蹲守”,然後第二天一早行長從窗口看見王健林,寧可不上班,也不下樓。

雖然2000萬的貸款最終也沒有爭取到,而且類似這樣的事情之後還發生過很多次,但王健林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一次都沒有被打倒,沒有想過放棄。

堅持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所有的創新,所有的夢想,都隻有在堅持當中才能得以實現。王健林放棄在部隊得到的團職職務,在仕途最好的時候毅然選擇趕上創業的大潮,下海創業,實現夢想,若是沒有一種咬牙堅持的精神,他可能就會跟大多數創業者一樣被狂風大浪所淹沒,然後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拓展透析

王石在《道路與夢想》一書中寫道:“登山者可能隨時都有放棄的念頭,我並不是很勇敢,意誌也不是很堅強,也曾想到放棄,但終究堅持到最後登頂成功,有時候自己也奇怪,我竟然能上來,然而,正是因為一步步攀登,人才能順利登頂。生活也是這樣,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再去堅持一下,而成功與失敗往往是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