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小鬧不行,要大投入大產出。此前大家做文化產業都是小投入,一台戲、一部電影地做,這種模式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不能快速做大,第二效益非常低。
很多人認為大投入意味著大風險,其實不然,小投入風險才大,大投入不會一拍腦袋就幹,會有充分分析、反複琢磨,更要做收入預測計算。
文化旅遊城的投資都是百億級,最小的西雙版納文化旅遊城也投資了160億元,其他的都在190億元以上,這麼大投資我們也做了保守收入預測,每個項目的收益都在幾十億元,有這麼多項目支撐,才可能實現目標,縮短與世界文化企業的距離。
——王健林在《成都商報》成立20周年大型公益講座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在《成都商報》舉辦的以“我看未來20年”為主題的大型公益演講中,王健林激情澎湃的演講彰顯了其一心想要打造世界一流文化企業的雄心壯誌。
從“逼上梁山的被動”到“自覺轉型升級”,王健林認為,萬達向文化產業轉型經曆了“思想上的跨越”。在他看來,文化已從“事業”進入“產業”,要做出影響世界的文化品牌,萬達唯有從模式上進行根本革新,“小打小鬧不行,要大投入大產出”。
2012年,萬達文化集團的收入達到208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文化企業,是第二名的兩倍,在萬達2013年下半年發展規劃中,文化產業已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達文化集團2012上半年的收入為109.3億元,其中備受矚目的AMC公司收入高達13.43億美元。“2013年萬達文化集團按資產計算將超過400億元,收入會超過250億元。”王健林透露。
而要想把中國文化產業做出品牌,做到一流,王健林堅持,“一定要革新文化產業模式”。至於如何革新?他給出了六字答案:大投入,大產出。
“此前大家做文化產業都是小投入,一台戲、一部電影地做,”王健林指出,“這種模式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不能快速做大,第二效益非常低。很多人認為大投入意味著大風險,其實不然,小投入風險才大,大投入不會一拍腦袋就幹,會有充分分析、反複琢磨,更要做收入預測計算。”
萬達備受外界期待的在武漢的舞台秀《漢秀》和電影科技娛樂兩個項目,即將在2014年與大眾見麵。據統計,《漢秀》投資25億元,電影科技娛樂投資35億元,不含土地,兩個項目僅建築和設備投資就是60億元,實為大手筆。
王健林相信,這種大投入一定有大產出。“雖然成本60億元,但這兩個項目年收入預計最低10億元,扣掉成本後效益非常可觀,幾年就能收回成本。”據王健林預計,這兩個項目開業後,必將創造中國單個文化項目收入之最的紀錄。
“大投入大產出”的大智慧背後不難看出王健林的大目標:“萬達文化集團有一個很遠大的目標,力爭在2020年進入世界文化企業前10名,而一台戲一台戲地做、一部電影一部電影地拍,是達不到這個目的的。”
“文化旅遊城的投資都是百億級的,最小的西雙版納文化旅遊城也投資了160億元,其他的都在190億元以上,這麼大投資我們也做了保守收入預測,每個項目的收益都在幾十億元,”王健林滿懷信心,“有這麼多項目支撐,才可能實現目標,縮短與世界文化企業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