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產業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小、散、亂。我們今年委托貝塔斯曼做了全球文化產業的50個公司調查以後才發現,中國現在絕大多數文化產業的公司收入都在幾千萬,甚至幾百萬,上了幾十億的極少,過百億的全國就兩家,和世界經濟文化企業比差距太大了。為什麼小、散、亂,就是可能我們中國20、30年來抓發展,發展是硬道理,解決吃飯,解決居住,文化產業抓得少一點,全國才一萬億人民幣,世界文化企業的前三家比我們全國的文化產業的產值還多。小、散、亂成本比較高,所以利潤也比較低。
——王健林在(第十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王健林清楚地看到,如今中國的文化產業存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小、散、亂。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文化產業的公司收入都在幾千萬,甚至幾百萬,幾十億以上的極少,過百億的全國隻有兩家,和世界經濟文化企業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為什麼小、散、亂?因為我國30多年來一直在抓發展,高呼發展才是硬道理,把解決吃飯、居住當作頭等大事,文化產業相對抓得少一點。就像王健林說的:全國才一萬億人民幣,世界文化企業的前三家比我們全國的文化產業的產值還多。小、散、亂導致成本比較高,因而利潤也就比較低。
萬達做文化產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堅決把規模做大,做連鎖化。萬達曾做過一個叫大歌星KTV的項目,顧客進去後要先交錢,規定時間到了後會自動斷電,就是依靠這種信息化支撐的連鎖管理,萬達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
萬達做電影院線,最早的時候有點畏首畏尾,一年隻投資3家,慢慢增加到5家、8家,後來做了一段時間王健林發現,隻有大規模投入才能擴大贏利,因此幹脆加大步伐,一年投資10家。雖然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對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商業模式有了質的改變。
從2008年開始,萬達每年開業的影院數量都在增加,2011年擁有20幾家,2012年則有超過30家影院開業,2013年差不多有100多家影城開業,但管理成本並沒有增加多少。
萬達的智慧之處就在於,它從一開始就在學習世界連鎖企業的這種模式,有連鎖統一運營、統一的營銷、統一的促銷、統一的采購等。王健林舉過在電影院線賣洋酒的例子,以前1000塊錢的價格,現在500塊錢就可以了,為什麼?因為萬達現在影院數量增加了,銷售的量也大了,收入點就增加了。由此可見,連鎖經營會產生一些新的利潤增長點,實行規模經營,走連鎖化道路,才能確保發展的可續性。
拓展透析
沒有發令槍響,甚至沒有等到房地產企業們站成一條平行線,這場角力的賽跑就已經開始,這場賽跑就是擴大規模的賽跑。
規模至關重要。有專家做過研究,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對同類產品的商家品牌的關注幅度不會超過7個。也就是說,在消費者關注之外的品牌與關注之內的品牌之間,在排名靠後的品牌與靠後前的品牌之間,實際上是公平競爭條件下的不公平競爭。規模小的企業付出比規模大的企業更多的努力,也不一定有明顯的效果。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擴大規模,不斷強化自己在消費者中的形象。
凱德集團,又名嘉德置地,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之一,於1994年進入中國。集團在中國主要有三大業務單位,包括凱德中國、凱德商用中國和雅詩閣中國。凱德商用在中國已擁有並管理著分布於34個大中城市的53個商業地產項目,總建築麵積超過45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北京凱德Mall、成都凱德廣場、北京來福士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