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多業態經營:一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座城市中心(1 / 2)

一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座城市中心。

——王健林談城市綜合體

背景分析

2004年12月11日至今,我國商業全麵對外開放近十年,我國商品市場也成為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而零售市場又是其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零售企業為了規避風險,提高競爭力,大多數采取了多業態經營的模式。

何為業態?在清華大學職業經理人培訓中心的教科書《連鎖經營理論與實踐》中可以找到答案,業態就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

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對我國的業態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我國的零售行業已經形成多業態並存的現狀,百貨、超市、便利店、專業店、折扣店、倉儲式商店等構成了流通行業的網絡格局,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貨公司和超市這兩種業態為骨幹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零售經營體係。

“每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個城市中心。”在萬達集團的官方網站首頁,有這樣一句話。

這句話裏的“萬達廣場”指的就是萬達商業地產從2005年開始建設的第三代產品——城市綜合體,依照字麵解釋,就是包含酒店、寫字樓、公共空間、購物中心、文化娛樂休閑設施、公寓等的綜合性建築群,看上去更像一個縮小版的城市。

把這些業態組合在一起,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可以把寫字樓、公寓銷售出去,得到的現金流能減少整個項目的總投資,從而提高回報率;其次,酒店、商業、寫字樓綜合於一體,綜合效益增加了,萬達提出了一個口號叫作“月光經濟效益”,就是延長消費時間,刺激晚上消費,把經營的時間拉長。這種綜合體的模式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也提高了萬達自身的投資回報。因此,城市綜合體開發便也成為萬達核心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內容。

與傳統商業地產僅收取物業租金完全不同,萬達廣場所到之處構築起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圈,在引導和改變都市生活與消費方式的同時,也激活了所在城市的經濟能量。用王健林的話說就是:“一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座城市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近百座,規模居全球第二,按照王健林的設想,以每年新開18座的遞增速度,到2014年萬達廣場數量將達到110座,躍居全球第一。

萬達綜合體建成後往往由開發商全麵管理運營,各商家同時進駐,固定時間商場店鋪同時開張,大大縮短了項目招商和培育市場的周期,同時以規模擴大城市影響力,短時間內成為城市人流、財富和商機的聚集地。而這樣的效應又讓項目快速成為成熟的商圈、城市的中心,提升了區域知名度,進而帶來其物業的巨大升值,如此良性循環,成就“一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座城市中心”的神話傳說便不再是一件難事。

在業界,萬達城市綜合體不可複製的優勢推動著整個集團的高速運轉。以行程的第二站北京CBD萬達廣場為例,占據的優勢之一便是長安街,項目附近有公交站台和地鐵出口,每天的大量人流出入,為項目帶來巨大商機。

有業內人士分析,萬達的城市中心神話並不複雜:依靠品牌的影響力和商業配套的吸引力,帶動土地升值;再依靠住宅、寫字樓產品的銷售賺取利潤,推動發展;最終銀行、商家、購房者和萬達共享盛宴。然而,在這一看似簡單的運作方式,整合各方資源是萬達獨特的撒手鐧,就像打造一頂皇冠,能穿針引線的隻有萬達這位巧匠。

拓展透析

如今,綜合體大浪來襲,從北到南,從內陸到沿海;一線城市空間不夠,二、三線城市便立刻開辟出更廣闊的戰場;舊城容納不下,新城區接力向四麵八方延展。總之一句話:海闊天空,綜合體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