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要過金錢關的金錢觀(2 / 2)

金錢絕不是成長的唯一要件,也不是王健林教子最大的亮色。不論出身如何,金錢觀是每個人都需要擺正的。貴門出貴子不容易,寒門出貴子也不是沒有可能性。缺乏充裕的資金,不能花錢買頂級教育,就更需要花精力努力學習,讓自己擁有安身立命的起碼知識儲備;不能花錢買教訓,就尤其需要在社會的大熔爐中不斷摔打、接受考驗,努力去開拓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拓展透析

正如王健林所說的,隻有看清財富、不為錢財所累的人,才是真正富有之人。在眾多優秀的企業家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算是一位。

他靠賣一瓶瓶飲料贏得了820億身家;他憑借對社會環境的深刻領悟,占領了全國每一個城鄉小店,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他的日子過得如苦行僧一般,年近七旬依然每天拚命工作16小時,他還決定再奮鬥20年,2012年時他憑借820億的財富榮登中國首富榜首。

事實上,這已經是宗慶後第三次奪得首富榜的桂冠了。已經年逾七旬的他,麵對著馬雲、史玉柱的紛紛退位,卻表示還要再幹20年,究竟是何原因?

在宗慶後看來,820億的財富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張大鈔票,他對“首富”的頭銜沒有太多感覺。他說,因為我沒有權錢交易,財富都是清清白白的,也就不怕被評為首富。宗慶後更看重的是首富頭銜帶給他的工作上的便利,當他做國際精品貿易,到國外洽談代理合作時,會切實感受到方便。

宗慶後說,做好企業是一種責任。他曾做過統計,娃哈哈在全國各地建廠,間接帶動了原材料、包裝材料、水電、運輸等相關行業近150萬人的就業。僅經銷商就有8000多家、級別更低一些的有十幾萬家,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因此隻有娃哈哈做好了,全中國數以萬計的人們才都有錢賺。可謂同呼吸,共命運。因此宗慶後一刻也不敢放鬆。

雖懷抱巨額財富,宗慶後的消費水平卻比娃哈哈的員工還低。究其原因,每天拚命工作16小時,沒工夫消費是一點,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習慣清苦生活是第二點。可以說,這筆財富同時也是他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作為快消品行業的“龍頭”,宗慶後有強烈的危機感。他的做法也提示我們,做企業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隻有不斷快速發展創新,才不會落伍,晚走一步就可能落伍了。落伍以後再想翻盤,難度會大得多。因此隻要身體允許,企業家就應該“拚命”工作,“拚命”尋找新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