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些汕頭商人道德信用的缺失使汕頭丟失了曾經與深圳、溫州抗衡的經濟活力。他們經商就是騙人,所以你看,改革開放30年下來,他們現在不行了。現在稍微好點的企業都不敢說自己是汕頭的企業。廣州有一個很有名的電器廠,其實是汕頭的,但是老板不敢說自己是汕頭的。
——王健林談誠信
背景分析
2011年,在第五屆中國品牌節上,王健林說:“從1990年到2000年再到2003年,看起來我們做的都是賠錢的買賣,做的都是傻事,但誠信就是這樣一個問題,需要你付出比一般的不誠信更多的時間成本、價值成本,開始是要吃虧的。但是如果你認識到誠信的價值,你老老實實地做,願意增加成本去做,你就換來了品牌,換來了以後的生活。這也是今天萬達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這段話表明了萬達的經營主張:用誠信創品牌。
王健林喜歡拿溫州和汕頭的比較來詮釋誠信和信用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汕頭衰落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其誠信的缺失。
改革開放初期,汕頭作為特區,加之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經濟得以飛速發展。但是很快,它的速度就變得緩慢,進而整個經濟也停滯下來,最終被邊緣化,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王健林認為,正是一些汕頭商人道德信用的缺失才使汕頭丟失了曾經與深圳、溫州抗衡的經濟活力。“他們經商就是騙人,”他說,“所以你看,改革開放30年下來,他們現在不行了。現在稍微好點的企業都不敢說自己是汕頭的企業。廣州有一個很有名的電器廠,其實是汕頭的,但是老板不敢說自己是汕頭的。”
王健林相信,德信擁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力量。他說:“德和信這兩個字對經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的威力是慢慢釋放出來的。一旦你建立這兩個字的品牌之後,你在市場上是無所不能的。”
在商人最應恪守的德信上,很多汕頭人栽了跟頭,“主要問題就是誠信缺失、道德缺失”。同樣栽過跟頭的溫州人花了很長時間重建了他們的信用,如今溫州不僅重新站了起來,而且還使人們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說法——“溫州再造”。
誠信雖然是已經講了幾千年的老話題,但它所擁有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覷。
拓展透析
從巨人漢卡到巨人大廈,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從創業青年,到全國排名第八的億萬富豪,再到負債兩億多的“全國最窮的人”,再到身家數十億的“資本家”,史玉柱可以說是中國具有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之一。
史玉柱曾說過,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基本上可能性比較小,但在中國,隻要你足夠執著、誠信、勇於承擔責任,你就完全有可能成功,一言以蔽之,你可以“贏在中國”。
對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說,最致命的失敗是什麼?
史玉柱說:“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投了不該投的資。”因為親身經曆過,史玉柱的這番話自然透徹、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