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帶頭環保,綠色建築走在前(2 / 2)

據相關介紹,萬達每年都會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節能技術的開發和改造,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淘汰高耗能工藝、設備和產品。目前,萬達正在建設一鍵式集中控製係統,係統建成後,近2000萬平方米的持有物業將能夠實現不同地域、不同時段、不同業態的一鍵式智能化集中管理,從而節約大量能源。

越是成功的企業,越要在社會環境嚴峻的情況下擔當起節能環保的“急先鋒”,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節能環保也不是一日之功,稍有鬆懈,就將釀成大禍。萬達深諳這一道理,因此時刻銘記“共創財富、公益社會”的口號,以造福社會、造福更多的民眾為最終目標。

拓展透析

馬雲在首爾大學的演講中說道:如何讓中國的經濟更好?我們看到今日的環境,有霧霾、水、食品的問題,我們都很沮喪,我們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我相信互聯網不隻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是一個改善社會的工具,是改變人們思考方式的工具。

不僅是馬雲,新東方的“校長”俞敏洪也發出倡導:在2013年兩會上,俞敏洪給全國政協提交了《政府應出重拳以最嚴格方式治理水汙染》的提案,其中指出“現在有些地方政府以保證GDP發展為名,置環境汙染於不顧,以犧牲老百姓生命和幸福為代價,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簡直與犯罪無異”。因此,他呼籲“是時候開展一場‘全民水資源保衛戰’了”。

俞敏洪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呼籲,與他的成長經曆密切相關。俞敏洪是在山清水秀的環境中長大的,在他童年的時候每一條河流,不論大河小河,隨時都可以跳進去遊泳,隨時都可以捧起河水來喝。俞敏洪說:“口渴的時候,路過一條小河,用手把上麵漂的樹葉撥開,下麵就是碧清的河水,就可以喝,我從小喝到大也沒生什麼病。”

但是兩年前,當他再回到家鄉時發現,不要說是河水,連井水都不能喝了,因為井水都是臭的。雖然每家都已經裝了自來水,但是生活在這樣髒臭的環境中還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環境問題不僅僅是水的問題,還帶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雖然連續5年來每年兩會都有人在提環境汙染的提案,但俞敏洪還是堅持要出一份力,他認為,隻要多一份力量,政府就會多一分重視。既然當了政協委員,就要履行好責任。這也和俞敏洪對企業的管理主張不謀而合,在新東方如果有一個員工因為某個問題不斷給俞敏洪寫信,而且不止一個員工寫,那麼俞敏洪就會高度重視。

除此之外,俞敏洪還主張要“限製企業排汙應靠重罰”,這緣於第一次他去美國時的經曆,他發現馬路兩邊豎著牌子,牌子上寫著“從汽車裏往外亂扔東西罰款2000美元”,金額之大令人唏噓,在當時2000美元還被看作是天文數字。而如此做法的結果就是美國的馬路上沒有人扔東西,這就是重罰的功效。

馬雲和俞敏洪身為企業家,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不忘在社會上疾走呼喊,這樣的企業家環境保護責任意識值得更多的人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