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激勵的力量(1)(1 / 3)

(本卷編譯:龍俊)

格裏芬的反擊

文/保羅哈維

格裏芬曾經是美國舊金山人氣最旺的年輕歌手,他的聲音被稱為“美國浪漫之聲”。全加州的女孩子都盼望能見他一麵,為此可以任何代價都可以付出。然而,歌迷們卻從來沒有見過他的廬山真麵目,甚至連照片也沒有見過。

格裏芬四歲時堅信自己會成為偉大的鋼琴家。整個童年他都在演奏各種經典曲目。十幾歲時他不得不麵對冷酷的現實。當時,生活穩定的音樂人都是有商業頭腦的人,而且他們多數致力於流行音樂。沒辦法,年輕的格裏芬放棄了古典音樂,去舊金山KFRC流行樂電台申請做樂手。

電台主管不得不承認來應聘的這個18歲的少年琴彈得很棒。可惜鋼琴手的空缺已經有人補上了,他們還缺一個歌手。

“你唱過歌嗎?”電台主管問。少年靦腆地說,自己在唱詩班裏當過男高音。

“那你就唱首歌吧。”

他唱了。甜美動人的嗓音、寬闊的音域、完美的節奏,聽得在場的人如夢如醉。

“太好了,你周一來上班吧!”時光飛逝,很快KFRC電台收到歌迷們熱情洋溢的信——所有的信都是寫給他這個新來的民謠歌手的。老板看到大好商機,大力宣傳。不久,18歲的男高音歌唱家成了大紅大紫的“美國浪漫之聲”。他就是默文格裏芬。

歌迷們的來信越來越多,聽過他的歌的女孩子都愛上了那個聲音,寫信求電台給她們寄一張歌手的簽名照。

但是照片是千萬不能給的,他很清楚為什麼。那樣會使他尷尬,更會使歌迷失望。電台的老板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從一開始就謝絕外界的各種采訪,把他藏得密不透風。他金色的聲音注定要永遠做電波的囚徒——如果不是有一天,一個女歌迷無意中讓他的“秘密”大白於天下。

這個女歌迷是他許多個崇拜者中的一個,想方設法混進電台辦公樓。女歌迷攔住一名工作人員問路,這人恰恰是他。別誤會,接下來發生的不是愛情故事。年輕人滿麵通紅地應付了幾句,正準備溜開。卻剛巧有個不知內情的同事迎麵走過來,喊出了他的名字。女歌迷驚呆了,馬上又放聲大笑——“美國浪漫之聲”竟然是一個體重足有230多斤的肥胖症患者。

聽到這件事,電台老板非常生氣,打算請律師控告那個女歌迷。多虧年輕人婉言相勸,上告一事才做罷。然而那肆無忌憚的嘲笑聲,卻久久地在年輕人耳邊回蕩。他知道,要想事業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減肥。經過刻苦的訓練和嚴格的節食,一個健康挺拔的年輕人出現在觀眾麵前。很快人們發現他的表演才能遠遠超過唱歌。36年後,很多歌迷早已忘記了“美國浪漫之聲”,但默文·格裏芬主持的電視節目卻婦孺皆知。

格裏芬選擇積極地對待嘲笑。他選擇了反擊,但對象不是嘲笑他的人,而是被人嘲笑的缺點。假使格裏芬當年被侮辱和嘲諷打垮,今天的大明星也許就隻是個過氣的歌手、一個默默無聞的電台職員、一個躲在電波後麵不敢麵對世人的膽小鬼。

豌豆灑了以後

文/米夏艾爾米斯

妻子去世已經一周了,我帶著兒子搬到了一個新住處。

一天,我正在廚房準備晚飯,想在主菜之外再炒一盤豌豆。在剪開豌豆包裝袋的時候,一不留神袋子從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撒得滿地都是豆粒。我取來掃帚,想把散落在地的豌豆掃在一起。沒想到,掃帚輕輕一揮,地麵上的豌豆就像小彈珠一樣,更加向四處滾開來。看著一地的豆子,一時間我手足無措,想起才去世的妻子,我又沮喪又無奈。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彎下腰,用手把地上的豆子聚在一起,重新裝回袋子裏。

之後的幾周裏,每當我在廚房幹活的時候,總會發現地麵上有一兩粒沒撿起來的豌豆:牆角,桌腿的後麵,櫥櫃底下……到處都有當初撿剩下的豌豆,它們不斷出現。甚至到了8個月之後的一天,我把冰箱搬出廚房清洗,又看到冰箱下靜靜躺著十幾粒豌豆。

當我驚訝地看見那十幾粒豌豆的時候,我幾乎有點興奮的感覺。當初那種手足無措的狀態已不複存在,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適應了新的環境,並在一個喪偶互助機構接觸到一個出色的女人。不久,我們結婚了,之前遭到的種種痛苦都已成為過去,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但是,我常常想起那一袋撒在地上的豌豆和當時尷尬的處境。妻子不幸去世,我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家還要麵對哭鬧著要找媽媽的小孩。生活對我來說真像那灑滿一地的豌豆,先前通暢的節奏突然被打亂了,變得亂七八糟。

不管怎樣,那撒得滿地都是的豌豆終於被我一粒一粒地拾幹淨了。在漸漸地擺脫喪妻之痛、一步步走出生活陰影之後,我發現生活還是那麼燦爛,一點都沒有改變。

或許,生活就像那一袋豌豆,不一定什麼時候它會灑落在地,但這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起初,你可以把那些容易找到的豌豆攏到一起,裝入口袋;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慢慢地發現那些隱身角落、不易尋找的豌豆;最後,你會把幾乎所有散落的豌豆收入袋中。痛苦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挫折總會被你一點點兒地克服,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煥然一新,生活仍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