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培訓無異於一場頭腦風暴,完全顛覆了員工們對餐飲服務的理解,郭豫忠向我豎起大拇指,“林總,大開眼界,我終於明白當年頤合為什麼能成為江都第一酒樓了。我們以往都是以客房的思維來做餐飲,營銷和服務皆如此,腦子裏從來沒思考過他們的心理訴求根本是兩樣的。做餐飲好比賣女裝,樣式得變化多端,隨時緊跟潮流,價格更得靈活,獨家新款賣高價,越高越受歡迎,而市麵上都有的東西卻得製定略低的價格,要麼幹脆不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是不是這個理?”
我晗首稱是,“你能理解我的思想再好不過,但員工們還需要更現實的東西。關於激勵機製,我已跟傅老板談妥了,以每月800萬為目標,超出部分按3%作為對部門的獎勵。你應該滿意了吧?”
與客房不同,推出餐飲需要一定的預熱期,菜品的味道調製,服務細節的檢討修正,前堂與後廚的銜接配合,客戶意見的反饋等等。
於是我向董事會建議,“先得找一些小白鼠來試驗試驗,看看能否有足夠的震撼力,再由小眾普及大眾。一半請一半送,成本權且打入營銷費用。”
“我都被你鼓動得有信心了,看起來不鬧個天翻地覆你是不會甘心的。今晚我就弄幾個人來試試刀,別讓我丟麵子就成。”傅盛梁大筆一揮,給我開出了無限製簽單試菜和宴請的權限。
見他心情極好,我趁熱打鐵道,“采購那邊怕是還得您出麵打招呼,我打算調整一部分供應商,以新的出品標準,原來的老商家許多達不到要求,您看重新招標一次如何?同等原材料價低者得,而且還要簽下承諾書,保證隨叫隨送,不能象以前那樣三天兩頭地缺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些老油子也該換換了,正好借這個機會。歆嬋那邊我跟她說,全力配合你,你盡管放手去做。”他拿起了電話。
在傅盛梁特邀部分好友和市領導進行小範圍品嚐,餐飲銷售部也請來一部分超級大客戶捧場之後,大規模推出的時機已經成熟。
第二天,第一輪媒體轟炸開始了,由嚴若冰執筆的首篇報道見諸四大報紙,數百萬受眾頃刻覆蓋。兩周之內,近百萬的廣告費嘩嚓嘩嚓地發射出去,訂餐電話從第四日起開始發熱起來。這個電話卻不是酒店訂餐部的座機,而是十二位經過精心調教的餐銷人員的手機。
“訂一個今晚的包房,十二人,菜金嘛按人均五百如何?”
“還有六人的包房嗎?沒有了?那明晚呢?”
“我們老板一定要訂武德廳,幫幫忙,能不能調劑一下?”
……
大明宮內,一場新的戰鬥開始了,爭搶包房。餐飲銷售部經理劉媛媛抱著訂餐表又喜又愁,一個獨立會所,三大頂級包房,五大超豪華包房,十二間豪華包房,十五間特色包房,滿打滿算近四百個餐位,看似不少,編排起來卻頗費功夫。如果以填充房間人數為原則,按就餐客人數量分配最是簡潔明了,四人,六人,十人,十六人,二十人,以此類推。但這個辦法隻是方便了預訂員,卻未考慮客人的重要程度和酒店收入。書記市長之類的領導可能沒幾人用餐,人均消費也不大,但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得給他們頂級包房。一些企業老板可能名氣不大卻能一擲千金,是營收和利潤的主要貢獻者,也得充分照顧。
靖源集團的老板萬世傑就是第一個向我投訴的人,“林總啊,欺負鄉鎮企業嗎?怎麼每次我們都訂不到中意的包房呢?要麼小得擠死人,要麼大得可以跳舞。我可是幾乎把盛唐當飯堂了,別讓我沒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