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平和、微笑、坦然,當你始終能夠保持這樣的狀態,那麼你就真正悟到了處世的真諦,也將開始自己成功的人生。做人處世,是一種內心的自我修煉,它包含了諸多好的素質及品性。
踢開優柔寡斷這塊絆腳石
兵家常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實際上,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的禍害,不僅僅表現於戰場上,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優柔寡斷說白了其實是浪費做事的機會,它會讓你與成功擦肩而過。可以說優柔寡斷是一種心靈腐蝕劑,它會一點點腐蝕掉你做事的決心和幹勁,讓你最終一事無成。
可以說一個能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判斷的人,比那些猶豫不決、模棱兩可之人的發展機會要多出許多。
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是說當機會來臨時要把握住,一旦錯過便是永遠。盡管有些機會來臨時會是那樣不起眼,但對於一個有“心計”的人來說就足夠了。
做事有“心計”的人,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辦事果斷,多謀且有魄力。
打個比方,一個車輪,以無限的速度旋轉,似乎就看不到它在旋轉了,抑或看到的是倒轉。因此,做事要有“心計”要快速決斷,不要猶豫、踟躕,當斷則斷是做事成功的大智慧。
決策果斷是一種優良品質,它甚至可以影響你的一生,決定你的成敗。缺乏這種品質的人,做事沒有“心計”,遇事優柔寡斷,在做決定時,往往猶豫不決,而在做出決定之後,又不能堅決執行。缺乏迅速果敢和靈活應變能力的人,隻能坐待機會白白流失。
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是做事有“心計”的人必備的素質之一。當然,這裏說的當機立斷,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而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宋人張泳說:“臨事三難:能見,為一;見能行,為二;行必果決,為三。”當機立斷並非僅指進攻和發展。有時,按兵不動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種果敢的行為,該等待觀望時就應按兵不動。撤退時就應該撤退,這也是一種當機立斷的行為。
劉女士是一位品德高尚、令人尊敬的女士。然而,她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猶豫不決。如果要買一件東西,劉女士恨不得事先把全城出售那東西的店鋪跑遍,她走進一個商店,便從這個櫃台跑到那個櫃台,從櫃台上拿起要買的貨物,更要仔仔細細地打量,她看到這個顏色有些不同,那個式樣有些差異,也不知道究竟買哪一種好。結果,常常是轉了半天空手而歸。
有時,即使劉女士買下某樣東西,她心中也老是嘀咕,所買的東西是否真劃算,是否需要問一下別人的意見,不合適再調換。結果,她買什麼東西,往往總得要調換兩三次,而內心還是感到不滿意。
猶豫不決對一個人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它會影響到你人格的建立。不僅使你勇氣消失,意誌削弱,還會破壞你的自信力和判斷力,破壞你理智的效能,以及你一生的機遇。
也許你具有不凡的才幹、遠大的報複、高尚的品德,但由於被猶豫不決所束縛,就很難為他人所信賴,很難獲得別人的尊重,使別人對你失去信心,最終常一事無成。
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這是做事之大忌。在很多方麵,隻要不違背大的原則,完全可以當機立斷,做出取舍,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比如有人上街要買台電冰箱,由於價錢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複比較,反複動搖。結果跑了許多家商店,去了許多次,就是決定不下來。心理學家認為,人在做事時所表現的這種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心理現象是意誌薄弱的表現。
現在是經濟社會,人才是一個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與源泉,隻有那些有巨大創造力與非凡經營能力的人才最受社會的歡迎,也隻有那些有獨創性、肯研究問題、善經營管理、有準確判斷力的人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一個希望能成大事的年輕人,一定要有堅強的意誌。在工作之前,必須要確信自己的主意,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退縮不猶豫,不彷徨,能夠迅速作出自己的決定。
想要消除生活中猶豫不決的毛病,擺脫猶豫不決這一陰險的仇敵,把它置於死地,那就永遠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開始吧。強迫自己去練習堅定的決斷,切勿猶豫。
也許,在開始的時候,你的迅速決斷不免要發生些許錯誤,可是,這無疑要比那些猶豫者做事迅速,猶豫者根本就不敢“開始”工作。而且,就你由此所得到的自信力、可被他人所依賴的信賴感等種種所得來說,要比因怕犯錯誤而喪失決斷力要有價值的多。
當你麵臨一個新的機會,在斟酌得失之間,猶豫便會在你的內心裏悄然出現,阻撓你製勝的決心。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變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將慢慢累積擴大,當它爬滿你的心,侵蝕你的骨髓時,就難以救治。為阻止病菌繼續蔓延,將殘留在體內的病源完全根除,那就從現在開始擺脫猶豫的習慣吧。
消除猶豫的方法,要從正麵迎擊,而沒有任何訣竅可行。猶豫一旦被姑息,便會常留在你的身邊,把機會從你身旁逼走。為能獲得機會,就必須先消除猶豫。完成這個步驟,接下來忙不完的工作會迎麵而來,多得使你不得不從中選擇機會,會讓你沒有時間去考慮害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