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敢於突破自我(2)(2 / 3)

所以,我們如果能鼓舞他人的精神,同時也使自己悲愁的時刻很容易打發過去。我們就不要錯過夕陽西下,以及開門迎接朋友時的歡樂。

凡事適可而止,節省的習慣,做得過度,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一個商人要想在正常的業務開支上講究節約,他的不智就和一個農夫想在種植穀物時講究節約相等。“播種不多,收獲也不多。”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結果會是更大的損失。

有一個老板,就因為他在衣飾及別的地方太講求節約,而失掉了許多進取的機會,也使得營業大打折扣。他的一套衣服,一條領帶,不到十分破舊的程度,決不肯換掉。他的這種舉止必然很受他人的輕視。他從來不肯請他的客戶或潛在的客戶吃一頓飯,也從來不替他們付一次車錢。他這樣的吝嗇得一毛不拔,以致人家都不願意和他做交易。錯誤的節約,使這個人吃了大虧。

有些人甚至為要節省點小錢,連適當的食物都不肯供給自己,而損害了健康。你假使有誌做些事業,就必須避免這種不經濟的節約。因為要節省,供給自己不良的食物,好比一個廠主因為好煤的價格高昂而去燒些劣等的煤以轉動機器一樣。不管你怎樣窮,總不可在食物方麵節省,虧待自己的身體與頭腦。

所謂節約,從廣義來說,它含有遠大的眼光和健全的評判兩種元素。因此,真能懂得節約的人,不是吝嗇,而是知道該把大量的錢花在何處,該如何用百元之數,換來千元之數的報酬。

把錢大量花在足以幫助我們獲得成功的地方,花在足以使我們得到他人良好的印象,足以幫助我們提升、上進的地方,比把金錢存入儲蓄銀行更為值得。立誌要做些事業的人,必須把眼光放得長遠些。不要錙銖必究,斤斤計較,著眼於小的地方,這樣會損失更大的利益,犧牲更大的機會。

人們有許多寶貴的生命力與精力,就是因為存了似是而非的節約觀念而消耗掉的。人們在患了雖似輕微、總需就醫的疾病時,往往因為舍不得錢,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地拖延下去,不去就醫。其結果是因小失大。

凡是阻礙我們生命前進的因素,我們都應該不惜任何代價設法將它除去。應該將“力量”、“效率”作為我們的目標和準則。凡是足以增加我們力量和效率的,足以增強我們腦力、體力的投資,不管代價有多高,都是值得去投資的。在足以助你成功,足以使你成為更偉大、更能幹的人的方麵,你都應當不惜大量地使用金錢!

真正的節約,聰明的節約,與那種吝嗇的節約,那種花去價值一元的時間節省一角錢式的節約之間,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哪位注重小利、小氣吝嗇的人最終能夠成就大業的。

有一個人,他在年輕時就養成了過分講求節約的習慣,到後來,竟不能將這種習慣改掉。他會為了節省一角錢而往往花去價值一元錢的時間。

他常常要花去許多寶貴的時間以節省一些小費,殊不知他所花去的時間的價值與他所節省的利益相比,完全不相稱。他在業務上也帶有這種吝嗇的節約精神。他要求他的雇員在包捆貨物時無論如何都要節省一些繩索,但實際上所花的時間的價值,遠遠超過繩索價值的兩倍。在他平常的工作與生活中,他還會做出種種類似的愚不可及的節約事情來。

能夠對“節約”的真正意義有充分認識的人很少。節約的真正意義並不是吝嗇和一毛不拔。相反,節約的真正意義,有時是指大量的用錢,隻要用得適當。

小來小往的時代已成過去,吝嗇的節約已不適於這個時代了。時至今日,需要的是大來大往。做大事,要有大手筆。隻有氣量大、眼光遠、評判力健全的人,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總之,做大事是要用大手筆的。

隱忍有度,不要逆來順受

我們提倡處世要學會忍讓,但這種忍是有限度的,並非對一切都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在一些無關大局的問題上提倡忍,但在大是大非麵前,在原則性的問題麵前,決不能做“縮頭烏龜”。要辯證地看待忍,要有所忍,有所不忍。

在現實中,並非一切都可以忍,也不是一切“忍”都可以無止境地接受,它是有限的。也就是說,要看這種“忍”是否對自己本身所追求的目標有好處。如果的確是有好處的,則應該“忍”,如果它會損害自己對理想目標的追求,則應該勇敢地進行鬥爭。

不該忍的忍,那是懦弱的表現;該忍的不忍,那是魯莽的作為。做人懂方圓之道,自然處忍與不忍於胸腹之中。

有的人確實是性格上天生溫和、善良,但要注意從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發。心裏要清楚,對什麼人可以忍讓,對什麼人卻不能忍讓。如果你的忍讓帶了“討好”的味道,那就大錯特錯了。靠忍讓去換得別人的好感,往往適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個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樣喜歡一味忍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