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忍再忍,就會讓人覺得你比較軟弱,分不清是非。在忍讓的同時,總會在是非問題上作些妥協,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有些時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馬善受人騎,人善受人欺。”過於軟弱和老實的人常常會成為別人拿捏和欺負的對象,所以在必要時必須給對方以痛擊,讓別人知道你並不是好欺負的。
吃柿子撿軟的捏,生活中一些蠻橫霸道的惡人之所以能得意一時,就因為社會上老實人太多。他們作威作福、發火撒氣往往找那些軟弱善良者,因為他們清楚,這樣做並不會招致什麼值得憂慮的後果。在我們身邊的環境裏到處都有這樣的受氣者。
一個人的軟弱事實上助長和縱容了別人侵犯你的欲望。
人是應該有一點鋒芒的,雖然不必像刺蝟那樣全副武裝,渾身帶刺,至少也要讓那些蠻橫霸道的惡人感到無從下手,得不償失。
樹立一個不好惹的形象,是確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條很重要的處世技巧。這一形象時刻提醒那些惡人,招惹我是要承擔後果並付出代價的。
在社會中生存,事實上,隻要你顯示出你是一個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夠做到不受氣。也許你不必處處睚眥必報,隻要你能抓住一兩件事,大做文章,讓冒犯者品嚐到你的厲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種“殺雞給猴看”的效果。
首先,可以樹立一個潑辣的形象。所謂的潑辣,便是敢說別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敢為別人不好意思表現的舉動。誰敢讓他受氣,誰當麵就會下不來台。他敢哭敢鬧、敢拚敢罵,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兒,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燒身,自討沒趣。
其次,樹立一個實力派形象。塑造實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時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專業本領、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等,這些都會在周圍的人群中造成一種印象,能量巨大,不發威則已,一旦發威則後果難擋。所以,人們一般不敢招惹這類人物,持有這種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氣。
總而言之,樹立一個不好惹、不受氣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一形象,就好比是種下了一棵大樹,從此,你便可以在樹蔭下納涼了。
如果麵對恃強淩弱者,放棄反抗,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隻會使對方得寸進尺。隻有勇於反抗,敢於鬥爭,才能使自己成為強者。
人類社會跟動物界相似,時有“弱肉強食”的現象發生,一類人總愛處處占別人的便宜,淩駕於弱者之上;而另一類人就是所謂的“受氣包”,很自然地成了被人欺侮的對象。
須知,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受氣包”。那些經常成為眾人發泄對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氣的道路上邁不開步子,往往是因為他們首先用自己的左腳踩住了右腳。他們從未做過一件自己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他們在第一次受氣時就放棄了反抗,這一行為的反複便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和社會交往模式,而逐漸地把這種逆來順受的生活當做了正常現象,而別人則認為你就應該逆來順受。因此,你所受過的氣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氣。
如何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呢?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進行一次反抗,讓施氣者認識到你並不是天生就該受別人氣的。許多人選擇忍氣吞聲,他們往往患得患失,怕這怕那,自己在主觀上嚇倒了自己。而無數的事實證明,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跨過這道門檻,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會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進行第一次反抗,你就永遠不知道新世界的滋味有多麼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嚐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動力去進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會修正你的心理定式和社會交往方式,由一個甘心受氣、隻能受氣的人,變成了一個不願受氣也不會受氣的人。有這樣一則故事,對我們就很有啟發意義。
一名大學生由於天生比較膽小怕事,遇事過分忍讓,因此,雖然班裏的絕大多數同學對他並無惡意,但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把他當做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應該犧牲個人利益的人,看電影時他的票被別人拿走,春遊時他被分配給看包的任務……但在實際上,他心裏非常渴望與別人一樣,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歡樂。
由於他的軟弱和極度忍耐,這種事情一直持續了很久。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了,一向木訥的他來了個總爆發,一場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沒有他的票。他臉色鐵青,雷霆萬鈞,激動的聲音使所有人都驚呆了。雖然那場演出的票很少,但是這位同學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走了兩張票,摔門而去。大家在驚訝之餘似乎也領悟到了什麼。
後來的日子裏,大家對他的態度似乎好多了,再沒有人敢未經他的同意便輕易地拿走他的什麼東西了。
由於他突破了第一次,他也由受氣者變成了一個不再受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