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實戰篇:書本上學不到的人脈經驗(6)(2 / 3)

與他人交談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與美國人交談,必須保持在60厘米左右的空間距離上,這是他們認為最有分寸最友好的空間;若與一名阿拉伯人談話,就要小於這個距離,否則就會出現你往後退他往前追的滑稽場麵。因為,前者生活在非常接觸性文化環境中,而後者則生活在接觸性文化環境中。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離他喜歡的人比離他討厭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同樣親密關係情況下,性格內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較遠些的距離;異性談話比同性相距遠一點,兩個女人談話總比兩個男人談話離得更近。

專家點撥:

1.要牢記一點,讓隱私離辦公室遠點。

2.不隨意泄露個人隱私鞏固職業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這一點做不好,恐怕沒有哪個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3.再親密的關係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讓同事表現得比你更優越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自己很重要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

案例分享:

某公司招進了一個應屆畢業生。他本身是學日語專業的,但是工作中暫時沒有他專業的“用武之地”。然而,他似乎並不甘心這樣的狀況,仿佛不用到日語就難受得無法工作似的。於是,平時同事交流或者開玩笑,有事沒事他總會夾雜幾句日語。他也不顧這樣的表現會讓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反感,一邊講一邊還要看看其他同事,尤其是女同事,那種眼神就像是在炫耀:“瞧我日語講得多順溜。”幾乎每隔兩天,他都要打一兩通完全講日語的電話。結果,這位員工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都不好,工作了五年也沒有升職。

經驗總結:

蘇格拉底曾告誡他的門徒:“你隻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無所知。”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這時,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也無濟於事。

德國人有這樣一句諺語:“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那些羨慕者的不幸中所得到的那種惡意的快樂。”或者換句話說:“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因此,我們對於自己的成就就要輕描淡寫,我們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樣的話,我們就永遠會受到歡迎。

紐約市中區人事局最有人緣的工作介紹顧問名叫亨麗塔。在她初到人事局的頭幾個月當中,亨麗塔在她的同事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天都使勁吹噓她在工作方麵的成績,她新開的存款戶頭,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當時,她的同事不但不分享她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她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少談自己,多聽同事說話,才逐漸有了今天的成就。

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對他的兒子作過這樣的教導:“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因此,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地故意顯露笨拙的一麵,使對方產生優越感。比如,時下的演員都以年輕貌美、頭腦聰明、歌藝佳、演技生動為優點,企圖在觀眾中塑造一種形象,提升優越感;殊不知,一個人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人,隻會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反感。根據這個原理,某些人為獲得知名度,故意表露自己的笨拙。在公司的同事、上司麵前,故意表現出單純的一麵,以其憨直的形象,激發他人的優越感,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有的部屬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工作上處處表現得幹勁十足、能力超強,殊不知自己在無形中已惹來嫉妒和猜忌:“你行,你一人就能幹好,那還要我們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