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慶東

人生最後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叫做自由,看起來隨心所欲,但全是合乎規矩的。

金庸筆下那些使著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數不是一流高手。比如《天龍八部》裏的南海鱷神,一出場,手裏拿著一個鱷魚剪,大剪刀,動不動就“哢嚓”一下,把人家腦袋剪下來,這個人你可以斷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說,李莫愁,手裏拿著一柄拂塵,武功很厲害,她這個拂塵,不是掃地用的,不是撣沙發上的灰用的,你讓她拂一下,就沒命了。但她也不是最高級的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筆下,一個沒有出場的大俠,叫獨孤求敗,講了這個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幾層境界。

第一層,他年輕的時候,使用一把非常銳利的寶劍。所向披靡,斬銅斷鐵。這代表一種少年氣直的境界,所向披靡,見誰跟誰辯論。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喜歡跟人家辯論,顯示自己有學問,以打敗別人為榮。

第二個階段用的是一把輕劍,功夫長了,能夠幹一番大事業。

第三個階段,改用一把重劍,重劍無鋒,舉重若輕,一個很好的境界。

到最後,他用一把木劍,沒有刃,本身不能傷人。但說明他已可不用兵刃,達到無劍的程度了。最後武功練到大成,不依賴於外物,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兵刃。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你看他兩手空空,其實已爐火純青。絕不僅僅是打架的境界,搏鬥的境界,其實它是人生的境界。

孔子也曾講人生的境界,講得更樸素,“吾十五誌於學,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講最後的這個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像獨孤求敗最後那個無劍的階段一樣,做起事情來隨心所欲,但全是合乎規矩的。就好像在籃球場任何一個地方,把球隨便一扔,“啪”,就進籃了,人生最後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