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身軀是用來相愛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而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好好。他,就是莫朗?那個天才莫朗?”我實在是有些無法相信,麵前演奏的這個人,明明不過是看起來和我們一般大小的年輕人啊?

“是啊!怎麼了?”好好有些奇怪的看著我。

“他,呃,很年輕。”我的喉嚨有些幹澀,我原以為這樣一個出色的堪稱天才的小提琴家,該是個擁有滄桑麵貌,看起來經曆頗多的這樣的藝術家。

“所以才說他是天才啊!年輕,有才華,又多金。這,好像就叫做鑽石王老五吧?”好好難得的開了這樣一個玩笑,看得出她的心情很不錯。

“是。吧。”我低喃著,眼神迷茫的看著舞台上燈光聚焦的人兒。

我聽到鬆軟豐潤的管弦樂伴奏,聽到小提琴明顯的木質音色,在撥奏時那種琴腔的共鳴聲,琴弦與琴弓摩擦時那種粗糙不平坦的摩擦質感,我感受到每一首曲子刻意表現出來的不同音色之美,通透的,激烈的情感。這,就是他想要表達的,音樂的共鳴麼?連我這種並不欣賞小提琴演奏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情感,難怪,難怪好好會如此的推崇他。他們屬於同一種人,擁有對夢想和音樂的執著,和無限的激情。

“這是最後一曲,送給所有渴望自由和向往流浪的人們。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他一邊說著,左手輕輕抬起,手中的琴弓微微顫動著。那是整場演奏會上,他說出的唯一一句話,清朗的聲音,在會場內回蕩不停。而我,始終覺得這個人,讓我有種熟悉的感覺。

“Zigeunerweisen

吉普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腸蕩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薩拉薩蒂運用十分恰當的手筆描寫了這一民族性格的幾個側麵,並使小提琴的旋律性與技巧性得到相當完美的結合。曲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是作者親自編配的。全曲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4/4拍子。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齊奏作為開始,然後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憂傷的旋律。這一部分很短,隻是全曲的引子。第二部分:緩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種美麗的憂鬱,以變奏和反複做技巧性極強的發展,輕巧的泛音和華麗的左手撥弦顯示出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這一部分管弦樂並不太明顯,始終以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第三部分:稍為緩慢的緩板,2/4拍子。小提琴裝上弱音器,“極有表情地”奏出充滿感傷情調的旋律,悲傷的情緒達到極點。這一旋律廣為人知。第四部分:2/4拍子,急變為極快的快板,有與第二、三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的豪邁性,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麵——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接著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斷奏所構成的像遊絲般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演奏會結束的時候,好好突然出聲說出一大段就像是解說詞一樣的話,聲音不大,隻有我一個人聽見。我側過臉,看著她。她頓了頓,忽而對著我展開笑容,扯下腦後束發的白色玉簪,遞給我,說:“能與我一起做個約定嗎?”“什麼?”人群紛紛退場,會場變得嘈雜一片,我一時沒聽見好好說到話,問道。

“我說,我們做個約定。無論今後,我們是否還在一起,請永遠記得今天的舞台。因為終有一天,我會站上去,為你唱最後一曲。”好好雙手拚成喇叭狀,吼叫般的聲音直線穿過不斷從我們身邊湧過的人群,刺入我的耳膜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