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夫人對這件事的處理是有分寸的,對丈夫的委婉批評也是有理有節的。倘若李克用不聽劉氏的建議,或者劉氏夫人不賢慧,慫恿李克用發兵討伐朱全忠,其結果如何,誰勝誰負、誰是誰非也就難說了。
(13)迂回式批評
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裏謙虛地談到他花了15年時間才發現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能。結果一位讀者來信對他說:“你現在改行還來得及。”班奇利回信說:“親愛的,來不及了。我已無法放棄寫作了,因為我太有名了。”這封信後來被刊登在報紙上,人們為之笑了很長時間。事實班奇利的作品聞名遐邇,但他沒有直接指責那位讀者,他以令人愉悅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問題,既保護了讀者的自尊心,也保護了自己的名譽。
(14)間接式批評
這是用借彼喻此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餘地。其特點是含蓄蘊藉,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馮玉樣向來提倡廉潔簡樸。他在開封時,不準部下穿綢緞衣服。一見到有穿綢緞的,他便要想辦法批評一下。有一次,馮玉祥看見有個士兵穿著一雙緞鞋,連忙上前深深地做了一個揖,隨著一個90。的鞠躬,而且還左一個大揖,右一個鞠躬,把那個士兵弄得莫名其妙,呆若木雞。最後,馮玉祥告訴他說:“我並不是給你行禮,隻因為你的鞋子太漂亮了,我不敢不低頭下拜哩!”那個士兵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脫下新鞋,赤著腳跑回去了。
(15)反問式批評
著名版本目錄學家餘嘉錫教授,在北京輔仁大學任教時,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把他的名字誤寫成“餘嘉賜”,他用紅筆批道:“餘名嘉錫,而非嘉賜,弟子豈可不知其師之名乎?”還有一次,他在課堂上批評了一位古書的作者。一個學生問:“這書的作者不是狀元麼?”他正色答道:“曆代狀元除了文天祥,沒有幾個能詩能文的。如果狀元的著作就好,那不是今天的博士寫的文章都高明了麼?”又有一次,他批評學生的作文說:“有的人說什麼‘今日之我不惜與昨日之我宣戰’。這是什麼話?如果你過去對了,今天錯了根本用不著宣戰。如果你過去錯了,今天對了,改了就是,還宣什麼戰?”他說這些話時,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學生們聽後,都默不作聲。
(16)三明治式批評
美國著名企業家瑪麗·凱在《談人的管理》一書中寫道:“不要隻批評而要讚美。這是我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不管你要批評的是什麼,都必須找出對方的長處來讚美,批評前和批評後都要這麼做。這就是我所謂的‘三明治策略’——夾在大讚美中的小批評。”
接受批評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擔心批評會傷害自己的麵子,損害自己的利益。為此,在批評前幫助他打消這個顧慮。打消顧慮的方法就是將批評夾在讚美當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批評。
蘇東坡在杭州時,有朋友看他,並把自己的新詩拿出來,津津有味地大聲朗讀一遍。朋友對蘇東坡說:“你看我的這首詩能打幾分?”“10分。”蘇東坡回答。“憑什麼打10分?”朋友高興地追問。蘇東坡緩緩回答:“七分是讀,三分是詩,加起來不就是10分嗎?”
在這裏,蘇東坡不是簡單地說好說壞,他深知朋友的心理——希望得到讚賞,於是迅速做出判斷——“10分”。按常規思維,朋友自然歡天喜地。如果僅到此為止也就不見其批評技巧的高明。他於是在接過朋友的話題後,打破常規,巧妙解說,“10分”原來是這樣的呀,批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服的能力
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就某一事情在說服別人的時候語無倫次,喋喋不休地講個沒完,而他要說服的對象卻一頭霧水,不明其所以然。詞不達意和過多的言辭,不但不能說服對方,反而會令對方更加厭煩。
而另一些人圍繞一個主題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以小見大,以淺喻深,雖口若懸河,但言辭中既照顧到說服對象的特殊地位和心理,顧全麵子,又能讓對方快速理解自己的意圖,有效打消其逆反心理,通過自己有條理、層次分明的語言,令傾聽者心服口服。由此可見說服是需要能力的。
“說服”是一門讓人們認同你的觀點、展示個人魅力的影響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讓他人能夠聽信於你的個人能力。具有說服能力的人大多是善於運用自己獨特個人魅力的人,他們總是表現出信心十足、精力充沛的風貌。他們不但能把握自己的情緒,也能把握他人的情緒,從而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地位。說服之前先了解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