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積月累地堅持汲取良好的語言養料,是保持語言素養永不枯竭的源泉。這主要包括:善於從生活中學習活的、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語言;善於汲取古語、外語中的精華;善於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各種材料,尤其是富有語言表現力的材料。有了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寶庫,運用語言就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並可以超常地發揮。毛澤東、周恩來、魯迅、郭沫若、邱吉爾、林肯等著名雄辯家、演說家,正因為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才成為名垂千古的語言藝術大師。
控製語速。在需要對方特別留意的地方可以放慢語速,以加深記憶。如講述觀點和重要內容時,語速應慢一些,以便聽眾跟上自己的思路,弄清語言內容。
口語表達話語結構較為鬆散,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口語表達一般是隨想隨說,而說話時生理上要呼吸,要換氣,所以一般十來個音節就需要有一個停頓;二是在表達一個意思時,突然想起與之相關的某一點意思,或者要對前麵已經表達的意思作補充,因而停下來,插進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這就是造成了言語形式上的鬆散。
從各種媒體中廣泛吸收資訊
讀書要有所選擇,還應常翻工具書。
傑弗遜總統曾經這樣說:“我已經放棄閱報的習慣,改為閱讀古羅馬曆史學家泰西塔斯和古希臘史學家修西底德的著作。我發現,閱讀報紙常常使人感到氣悶,因為上麵大多是無聊的垃圾信息,而閱讀古人的作品能讓人奮發向上,因此我自己變得快樂多了。”
今天的報紙更是被各種各樣的廣告充斥著。圖書雜誌化也成為一種現象。在紛繁複雜的書報雜誌中選擇到有價值的讀物,也是一件難事。但如《讀者》、《青年文摘》中不乏感情真摯、優美動人的文章,常讀可以陶治情操,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與提升。
德國大文豪歌德說:“告訴我,你讀了些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哪種人。”
如果你決心讀書,你決心這樣做下去,你就會逐漸地、不知不覺地,也是必然地,你的詞彙就會豐富起來,你的語言就能夠變得更加優雅。慢慢地,你也就具有了你讀書中的這些精神夥伴的榮耀、美麗及高貴氣質。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培養自己對語言文字的靈巧而熟練的運用能力。他年輕時,一次搭馬車從密蘇裏州到內華達州旅行。馬車的速度很慢,旅程相當痛苦。幸好,馬克·吐溫隨身帶了一本厚厚的《韋氏大辭典》。這本大辭典伴他翻越陡峭的山道,橫渡荒涼的沙漠。旅途的勞頓,就因為有了這本辭典而減輕了很多。並且他語言能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
背字典、讀字典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查特罕爵士把辭典念過兩遍,每一頁、每一詞都讀了兩遍。白朗寧每天翻閱辭典,從辭典裏麵獲得樂趣及啟示。替林肯寫傳記的尼可萊和海伊說:林肯常常“坐在黃昏的陽光下翻閱辭典,直到他看不清楚字跡為止”。
這些例子並不特殊,每一位傑出的作家及演講家都有過相同的經驗。
詞典就是一座座知識的寶庫。常翻《新華字典》,逐漸就能體會到我們的方塊漢字背後的深刻內涵;而每一條成語,幾乎都包含著古人豐富的智慧,教給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無論是《新華字典》也好,《現代漢語詞典》也好,乃至《成語大辭典》《海辭海》等等每天都應翻翻,日久必有以獲。
清代有人曾說:“讀書不讀《說文解字》,讀遍詩書也枉然。”這可能有些偏激,可是,《說文解字》的價值是不能否認的。大家都很熟悉的話應該是“讀書不讀《紅樓夢》,讀遍詩書也枉然”,其實說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威爾遜總統的語言造詣很高,他的一些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自己總結學習語言的經驗說:在我的家裏,父親絕對不準家中的任何人使用不正確的字句。任何一位小孩子說溜了嘴,都必須立即更正。遇到任何生詞,都必須立即解釋。父親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遇到生疏的詞語,就經常應用到日常的談話中去,這樣就容易牢記下來。
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量,讀那些最直接有用的書籍,多讀那些精品,經典書籍。
聽錄音帶、聽CD。聽那些名家名師的錄音帶和CD,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多聽是讓我們自己演講能力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
看VCD、錄像帶,並多做筆記。多看名家名師的錄像帶、VCD,這樣即經濟又省時,同時,你可以模仿他們的語言、聲音、動作,還可以做好筆記。
冥想法則。當我們體息的時候或乘車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心中像“放電影”一樣,冥想,可以想象看過的VCD,聽過的CD或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演講的情形。
聽廣播。現在的廣播電台非常多,同時有各種頻道,有時間多聽聽廣播,你不僅僅可以學習普通話,培養聽力,還可以學到許多書上、電視上沒有的東西,聽到許多好的故事,幽默笑話,最新最棒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