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不畏困難:挫折其實也是福(2)(3 / 3)

的確,應該說,這事對約翰的確不公平,但在現代職場上,不可能有絕對的平衡,關鍵看你怎麼衡量。就像他的領導說的一樣,有失就會有得,往往都是先失後得,能否成功,關鍵看你是以什麼心態麵對自己失去的東西,麵對這些不公平。在職場中,無論你多優秀,都要學會以服從為第一宗旨,因為職場上存在著各種規則與門道,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入職場的新人,不要把現實的一切過於理想化,不要想當然認為努力就一定會取得相應的回報。

在工作中,或許你會問:“普通大學畢業的他憑什麼比名牌大學畢業的我薪水高,就因為有經驗?”“憑什麼我每天辛苦努力隻能拿微薄的薪水,而他每天悠閑地生活卻能拿高薪,開名車,就因為他在公司有關係嗎?”如果你在職場上,每天抱怨這些不公平待遇,不僅不會改變這種現象,反而會讓不公平的程度更加嚴重。對於職場上種種不公平現象,不管你喜不喜歡,都是必須接受的現實,而且最好是主動地去適應這種現實。追求公平是人類的一種理想,但正因為它隻是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所以作為職場新人,你除了適應別無選擇。患得患失是不理智的,得失不計是不現實的。該得則得,當舍則舍,才能坦然地麵對得與失,找到生活的意義。

經曆挫折,才能練就真本事

伊麗莎白·庫柏勒·羅斯博士曾說過:“人生在世難免經曆種種苦難、挫折,經曆得愈多,你就愈有智慧,心靈愈成熟。”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這樣的,每天都會有無數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經受著大小不同的挫折,從而導致對未來失去信心。這些是我們大家所要麵對的,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經得起任何的挫折才會到達最高的境界,那便是:成功。在工作中,挫折是一支揮向千裏馬的鞭子,它能讓千裏馬時刻警醒,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馬加鞭。明白了這一點,年輕人就能正確對待工作中的磨難了。

無論麵對什麼情況,成功者都能顯示出創業的勇氣和堅持下的力量。他們以一種大無畏的開拓精神,穩健前進在嶄新的道路上,在困難麵前泰然處之,堅定不移。漫漫歲月鍛煉了我們的承受能力,如生活困難、升職無望、辦事受阻、無故受控等等。塞廖爾·斯邁爾曾經說過:“如果人生隻有晴空而沒有陰雨,隻有幸福而沒有悲哀,隻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麼,這樣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是啊,人生隻有經曆挫折才叫生活,生活正因磨煉人的性格而美麗。

1940年,托馬斯·沃森成了《財富》雜誌的焦點人物,這位IBM公司的領導人好大喜功、性格乖張、極端自負,甚至被許多人視為一位獨裁者。出生於1874年的托馬斯·沃森不是什麼技術天才,他一生熱愛的工作就是銷售,他禁止員工在任何公開場所飲酒,要求銷售人員一律身穿白色襯衫、深色西裝。托馬斯·沃森出身貧寒,17歲就開始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銷縫紉機,遭受拒絕和白眼是常事。開始他連續一個星期都賣不出一台機器,賺不來多少錢,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打倒他,他還是繼續推銷生意,雖然艱難,可是卻鍛煉了他推銷的真本事。兩年後他加入了現代銷售之父約翰·帕特森創辦的國家現金記錄器公司。在帕氏指導下,托馬斯·沃森埋頭苦幹,不但銷售技能進步神速,職位也不斷躥升,38歲時已成為公司的二號人物。可好景不長,出任副總不到兩年時間,沃森就在公司的權力鬥爭中敗下陣來,40歲時,他被一腳踹出了現金公司的門。

幸虧經過多年磨煉,托馬斯·沃森已經非常有能力了,所以,許大公司都邀請他加入公司。托馬斯·沃森加入計算製表記錄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當時還屬於高科技的製表機器,由於前任在經營方麵不得要領,成立不到3年已是負債累累、瀕臨破產。托馬斯·沃森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銀行借貸5萬美元,用於產品研發。當銀行對公司的償債能力提出質疑時,托馬斯·沃森解釋說:“負債隻說明過去,而這筆貸款是為了未來。”這句托馬斯·沃森一生中最偉大的推銷詞打動了銀行官員,於是他順利借得款項,那時,他背負著至少10萬美元的債務,在1921年與1929年兩次股災中,他和他的小公司都差點完蛋。不過這一切不妨礙他的雄心壯誌,在度過最初的艱難時刻後,公司業績開始迅速上升,托馬斯·沃森逐漸獲得了公司的控製權。1924年,托馬斯·沃森掌握了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將公司的名字改為IBM,藍色巨人從此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