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從茶客的談話中暗自學到了許多做生意的訣竅。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最後一個離開。每天15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練就了李嘉誠的意誌和毅力,長時間的跑堂奠定了李嘉誠日後當推銷員的腳力基礎。這些為李嘉誠日後的從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7歲時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他的推銷生涯。
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從小就打工的李嘉誠工作很能吃苦,又有經驗,成了公司出色的推銷員,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這些經曆促使李嘉誠一步步走上商界的巔峰。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注目。
正像一位偉人說過:“磨難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失敗不是人生最後的句號,磨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多吃點苦,我們才能在麵對困難時,充滿克服的勇氣。成功往往青睞的是經曆磨難的人,不斷從每個磨難中完善自己的人、走出挫折的人要比從成功中走出的人輝煌得多。別害怕挑戰與難題,因為難題越多,我們越能找出解決方法,隻要我們多堅持一下,踏出自信的步伐,完成最後關鍵的這一步,我們就一定能輕鬆地站立在成功的殿堂裏,享受甜美的成功滋味。
職場人要懂得取舍的智慧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往往麵臨多種選擇,取舍往往讓人難以抉擇。職場上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其實放棄也是一種得到,生活中應該學會放棄。放棄會使你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使你充滿機會,放棄會讓你更智慧、更有力量。放棄有時比擁有更重要,當前方的路被困難阻隔,放棄它換一條路也許就能看到成功。我們的一生中得到的東西很多,所以要放棄的東西也要很多。職場中的舍得,是低調,是謙讓,是沉穩,是曆練,是大智若愚,是以退為進,是待機而動。懂得放棄,我們會在失敗時重新找回自信;懂得放棄,我們會在迷茫時重新找到方向;懂得放棄,我們會在傷心時找回快樂;懂得放棄,我們會將平淡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當我們放棄了一樣東西時,必然會得到另一樣東西。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有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時正是麥子成熟的季節,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隻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弟子們陸續走進了麥地。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他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後麵一定有更大的,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雖然有人也曾試著摘了幾顆麥穗,但想到前麵可能還有更大的,於是就毫不猶豫地把手裏的麥穗扔掉了。就這樣,他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他們聽到蘇格拉底說:“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顆麥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顆麥穗應該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麵對美好的誘惑,許多人都會想把最好的收入囊中,對拿在手裏的總是不滿意,總覺得還有更“大”的麥穗在前麵等著自己,結果錯失眼前的機遇,在人生的旅途上兩手空空、唯有遺憾。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可取的人生態度。放棄最好的,你會得到最實際的,懂得舍得也是一種智慧。永不言放棄應該是人生的一種信念,它可以使人有一種執著,有一種追求,它可以鼓勵人們堅韌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但暫時的、適度的放棄也可能是一種更高的智慧。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