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它是世界少有的熱帶“高山之島”,人們讚美它“叢崗鎖翠、巨浪浮空”;“風輕水麵、雲淡山眉”;“玉筍璀璨,漾素影於波濤”等等,都是如實地描寫了它那種“於碧海上突兀而出奇峰”的風光特點。
台灣本島南北長394公裏,東西最寬處為144公裏,最窄處不過十餘公裏。除西岸一帶為平原外,其餘占全島約三分之二麵積的地區全是高峻的山嶺。千萬座山組成四條南北縱列的山脈,平行伸延,自東岸向西岸依次為台東山脈(即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阿裏山脈(有人把後二列山脈在台灣北部集結的山群稱為“雪山山脈”),其中以中央山脈最高,號稱“台灣屋脊”。眾多山峰中海拔3,500米以上的有22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62座,至於不及2,000米的山嶽則比比皆是。
除四大山脈外,在台灣北端還有自成體係的一群火山,即“大屯火山群”。其主峰大屯山高逾千米,殘留的火山噴口直徑360米。這群火山構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風景區,“台灣八景”之一“大屯春色”所指的就是這些火山。
這麼多的高山集中在一個麵積不算太大的島上,局促競立,逼脅爭高,形成許多奇特而壯麗的景觀。如東海岸的清水斷崖,以高逾千米的大理石絕壁垂直插入海床,綿延達21公裏,成為一堵頂抗太平洋驚濤駭浪的大石牆,其氣派之雄偉,舉世所僅見。又如自花蓮太魯閣起曲折而達天祥的大峽穀,長達20公裏,兩側皆為近千米高的石壁,其間急湍奔漱,處處怪石嶙峋,號稱世界第二大峽穀。還有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夾縫”台東縱穀,長達150公裏,也是東亞少有的地形。至於那數以百千計的山巒也無不別具豐姿或以積雪稱奇,或以雲海攬勝,或峭拔而險,或盤桓而秀,真是高低迷離,疊嶂輝映,不由人不歎為觀止!難怪人們給台灣加上了“高山之島”、“海上翠薇”、“海天玉柱”等等雅號,更難怪人們到台灣觀光遊覽絕大多數是以“遊山”為主要項目,“觀海”反在其次了。
號稱“寶島屋脊”的玉山山脈縱貫台灣中部。其最高地段在南投縣西南境,那裏有五座高山簇擁而立,橫空出世,地跨南投、嘉義、高雄三縣,隔陳有蘭溪而俯瞰阿裏山。五山居中傲然突出的高峰就是寶島之絕頂,也是亞洲東部沿海地區最高的山峰——玉山主峰。各峰按位置而命名,東峰高3940米,南峰高3900米,西峰高3528米,北峰高3920米,居中的主峰高達3997米,峨眉僅及其肩,泰山隻及其半,東南萬山臣伏足下,可稱萬山之王。玉山高聳雲天,氣溫很低,長年有霜,其主峰曾記錄到零下17.5℃的氣溫。每年十月,山上就開始下雪,直到次年三月才止。在夏季,山頂背陰處仍有積雪,成為世所罕見的“熱帶雪山”奇觀,而“玉山積雪”也因此列入“台灣八景”中。五峰之間,亂山重迭,斷崖壁立,深壑縱橫,枯林迷亂,若非攀登好手,絕難到達峰巔。王必昌在《台灣賦》中感歎玉山太險,說是“非人跡之所能遍,亦山徑之所未鐫”。盡管如此,玉山主峰仍然是成千上萬攀登者的攀登目標。最近幾十年,登山者探索出幾條攀玉山峰的路線,都很險;其中隻有從阿裏山到玉山口然後徒步上山的路線略“安全”,常為人采取。旅遊者概括從玉山口登玉山頂的21公裏旅程是“過五關”。曆盡艱險而登上頂峰的人,這時自可享受到振衣千仞、極目天下的樂趣:在天色微明中站在玉山絕頂放眼四望,周遭白雪皚皚,腳下靜靜地鋪開一片淡墨色的雲霧,廣漠無際,遠達天涯。
濃霧漸化為白雲,開始流蕩、翻滾,漫向低處,阿裏山、祝山、大塔山的山尖穿破雲層而露出山峰的頂尖來,看上去就象台灣海峽裏的小島的礁石。慢慢地,東邊雲堆中透出一股光芒來,人們凝神屏息,看它由淡白而泛出紫光,漸轉微緋,逐漸又加入一絲一絲的金黃。突然電光火石一閃,豔紅的太陽猛然跳出雲層,就象偉大的畫家椽筆一揮,刹那間把東方的天空和雲海都抹上一層耀眼的金光。人們還來不及眨一眨眼,太陽已經浮在雲的波濤之上,強烈放射著炫目的桔黃光輝。接著雲海化為光的洪流,千百萬道金的、紅的、紫的、赤的、寶藍的、微綠的流霞,四下裏流動飄散,或則把皚皚積雪染成五彩,或則烘托起燦爛的朝陽升向更高更高的天空。千山萬壑紛紛從晨霧與流霞中浮現出來。排列成群,仿佛在朝拜至尊的玉山,又象大地高舉起千萬支臂膀,在向初升的紅日歡呼!朝暉映射玉山積雪,閃出瑩白熠亮的光輝,好象整座玉山竟是用瓊瑤、珍珠和金剛鑽堆砌而成!此時東望太平洋,西眺台灣海峽,登臨者也許看不到澄碧海水,也聽不到澎湃濤聲,但卻會看到無窮蔚藍碧空,聽到群山林濤隱隱喧嘩,於是昂首與天地相接,舉目同萬物凝合,緬懷千古英豪,遙憶錦繡河山,民族浩氣充溢心胸,大同之念未可遏止,乃振臂而高呼:啊,偉大的祖國,凜凜恒立,與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