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壓力管理的反反複複(2)(1 / 3)

我們小的時候還會聽到大人說出與上麵完全相反的讚美,比如“這個小朋友真是謙虛內秀,別看他不愛說話,心裏可有主意呢”。結果一些D型的人受此影響,白天努力克製自己傾訴的欲望,極力使自己變得內斂謙讓,本想晚上回家發揮下自己能言善辯的口才,結果又沒人聽他說了,心情苦悶,壓力又來了。

就上述兩種性格類型偏好而言,I型的人通常會由於自我的糾結而感受到更大壓力,通常壓力來臨的時候還會苦於沒有傾訴對象更加感覺沉重,因而更容易受到相關精神和身體上的疾病困擾。

3.理性型(Rational)和感性型(Emotional)

在壓力管理過程中的差別坦率地講,在遇到複雜的問題,尤其是涉及錢和人的問題時,R型的人並不比E型的人感到事情更容易解決,他們也同樣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比如,公司由於市場原因而不得不裁減人員,R型的人通常在符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更多地關注如何能減少公司成本、員工是否認真交接工作及財務預算可否有效執行。從客觀的角度來講,這沒有問題,但事實上會被其他員工認為沒有人情味,接下來便會被孤立。

而E型的人更多考慮如何保證員工利益、如何平衡公司內部受到的影響、如何不影響人際關係,並且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事能夠圓滿解決,甚至幻想被裁減的人員找到新的理想工作後主動提出辭職。結果到了最後往往被領導批評為做事拖拖拉拉、瞻前顧後、沒有大局觀念。對於R型的人而言,其更多的壓力是來自於當環境不允許她們事事有禮有節、保持客觀的時候,任何不理智的情感外露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使他們不知所措。這時候R型的人會不斷地強調“冷靜,請大家冷靜,不要讓情感衝昏我們的頭腦”,隻有這樣才能盡量避免人際衝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這並不意味著R型的人就沒有任何感情、冷若冰霜,他們隻是有自己特有的表達感情的方式並且不會經常流露,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堅信不疑地認為,感情的流露、情緒的波動是影響事情成功的巨大阻力,因此也成了壓力最大的來源。

E型的人的壓力主要來自於人際溝通中發生的分歧和衝突,這種衝突會迫使E型的人不斷逃避和躲讓。這種行為會讓周圍的人認為他們不願坦然麵對問題,仿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有時候這種態度還會招來別人的嗤之以鼻,因為大家認為這件事根本就和E型的人沒有關係,又何必要這樣躲躲閃閃呢。於是,本來好心想避免衝突發生的E型的人,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隨之壓力便向E型的人撲麵而來,令其窒息難忍。

4.性格類型的偏好

能否發生改變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性格在12歲形成後,是很難改變的,從東方文化的角度來講,則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這並不意味著性格永遠不會改變,當一個人麵臨突發的重大事件時,性格會發生改變,甚至是向相反的性格類型偏好嚴重地轉化。有時候這種改變,我們自己是覺察不出來的,但在周圍的人看來,你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他們完全不認識的人。一個D型的人平時高談闊論,就算是口幹舌燥也樂此不疲,但可能突然有一天變得沉默寡言、鬱鬱寡歡,會讓周圍的人大跌眼鏡。這就意味著,當人麵臨巨大壓力時,他的行為會走向一個極端。

上述情況為什麼會發生呢?當我們一時麵臨太多足以讓我們產生壓力的事件時,例如:重大疾病、突然失業、親人去世、婚姻危機等,我們的精力會被這些壓力嚴重消耗而得不到及時恢複,即像本章最開始講到的那樣,我們的應對機製已經應付不了這些壓力了。接著我們就會出現類似失眠、酗酒,甚至是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行為特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I型的人可能會一改內斂寡語的行為風格而變得脾氣暴躁、喋喋不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樂於助人,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總是會上去關心一番。但如果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就會好心辦壞事。因此不要直接指出對方有問題或者用懷疑的口氣發問,比如“你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怎麼能這麼做呢”等。有效的方法就是僅僅用客觀的語氣陳述對方出現的行為即可,比如“你最近好像不太喜歡說話了,你可以告訴我發生了什麼嗎”、“你最近的工作好像進展得不太順利,我能幫你做什麼嗎”等。這些問題不是必須要讓對方回答,而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而且這種關心是沒有任何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