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烏江航道的武隆縣興順鄉雞冠嶺,在1994年4月3日發生了曆史罕見的特大岩崩。民工曾素華等幾人被崩塌的大岩石堵埋在岩洞中。兩個難友一個在堅待了34天時死去,另一個在第40天已可得救時停止了呼吸。而曾素華反複告誡自己:千萬不能垮,千萬要挺住。他在缺氧、饑餓、寒冷、冰水浸泡中熬過了地獄般的40天,終於得救生還,創下了活埋40天而生還的世界吉尼斯紀錄。
毅力是成功的階梯
毅力是成功的階梯。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滿荊棘,坎坷不平,會有許多障礙險阻。這就需要培養頑強的毅力。
毅力是理想實現的橋梁,是駛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階梯。
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告訴我們,高成就的人除了在理想、信念、進取心、自信心方麵明顯高於低成就的人之外,還在心理承受能力、不屈不撓的意誌等方麵明顯高於一般人。有成就、有作為的人,無不具有頑強的意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國古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費了27年;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學家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用了30年;大文豪歌德寫《浮士德》用了15年,而郭沫若翻譯《浮士德》就用了3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這些中外巨人的偉大成果無一不是理想、智慧與毅力的結晶。還有一些科學家為堅持真理付出了鮮血與生命。例如塞爾維修發現了血液循環,被宗教徒活活烤了兩小時;布魯諾提出了宇宙無限,沒有中心的思想,被羅馬教廷關了7年,最後被判火刑。頑強的毅力是他們成為巨人的一個必備重要條件。
培養頑強毅力,要從小做起。有位教育家搞了一個實驗:找來一些孩子,拿來一堆糖果等好吃的東西,告訴他們說:“在我離開這裏再次回來之前,你們不能吃這些東西,等我回來後才能吃。”這位教育家走後,有些孩子耐不住了,就動手吃了這些糖果。這位教育家過後做了一個跟蹤調查,凡是當初能克製自己,沒有在這位教育家回來前吃糖果的孩子,以後發展好,長大成人後成就也大。所以常言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
那麼怎樣培養鍛煉意誌品質呢?應從下列四方麵增強鍛煉:
(1)增強自覺性。
個人對某項活動的自覺性常常來源於興趣愛好,而對那些艱巨、枯燥、困難重重的事情也要保持自覺性,那就要靠自己的遠大理想、信念,這一巨大的精神動力來驅動。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少年時代就立誌獻身於京劇藝術,他自覺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每天清晨5點就起床練功,吊嗓子。練功時在腿腳上捆上高蹺,站在板凳上,一站就是點燃完一柱香的時間。累得他腰肢酸軟,滿頭大汗。失去平衡從凳子上掉下來,但他馬上又站上去。為了練就硬功夫,有時寧肯咬破嘴唇,也要堅持練下去。冬天他還專門在冰場上,蹬上高蹺練習跑圓場。身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也不罷休。梅大師少年自覺磨練自己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2)要培養果斷性。
果斷性是指善於明辨是非,果斷做出決定,堅決執行決定。國外曾有一個伐木工人在森林中獨自伐木,不小心被伐倒的大樹砸傷,壓住了右腿。他經過緊張、清醒地考慮,認定如果苦等人發現救他,他可能會因失血過多而死去。因此他認為不如狠著心趁早用電鋸鋸斷自己的右腿。於是當他鋸斷右腿後,忍著劇痛進行了簡單包紮,憑著頑強的毅力回到了家,終於死裏逃生。
(3)要鍛煉堅持性。
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誌長。你有沒有常立誌,可老是立不下長誌的毛病?有沒有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毛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二十幾歲立誌寫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十年構思,十年筆耕。為防止幹擾,他告別上層社會,租了一間簡陋的小房子,進行艱苦創作,終於實現了預定目標,寫出了舉世名著。
(4)要訓練自製性。
自製是指駕馭自己,控製自己的能力。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他把自己關入書房,吃飯都由家人送去。一關就是兩周。我國當代數學家楊樂、張廣厚從沒有過過星期天與節假日,他們以極強的自製力,迫使自己在數學研究上不斷進取。
你最難戰勝的是自己。最難改變的是自己的舊習慣,最難製服的是自己的欲望。所以老子才會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當你早晨不想起床,貪戀柔軟的床鋪的時候,當你下了很大功夫,學習成績仍不理想的時候,這正是你完善自己心理品質,培養自己堅強意誌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的絕好機會,希望你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良機。
要養成該做的事,無論怎麼困難也要做;不該做的事,無論怎麼吸引你,也不去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長此以往,你的意誌力一定會大為增長,成功之路也就離你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