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以快取勝,搏擊以快打慢,軍事先下手為強,商戰已從“大魚吃小魚”變為“快魚吃慢魚”。跆拳道要求心快、跟快、手快,中華武學一言以蔽之:百法有百解,唯快無解!
大而慢等於弱,小而快可變強,大而快王中王!快就是機會,快就是效率,快就是瞬間的“大”,無數的瞬間構成恒久的“強”。
競爭的實質,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東西。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最多的目標。質量是“常量”,經過努力都可以做好以致於難分伯仲;而時間,永遠是“變量”:一流的質量可以有很多,而最快的冠軍隻有一個———任何領先都是時間的領先!
我們慢,不是因為我們不快,而是因為對手更快。
盛田昭夫說:“如果你每天落後別人半步,一年後就是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後即十萬八千裏。”
在貝爾研製電話時,另一個叫格雷的人也在研究。兩人同時取得突破。但貝爾在專利局贏了——比格雷早了兩個鍾頭。當然,他們當時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為這120分鍾而一舉成名,譽滿天下,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誰快誰贏得機會,誰快誰贏得財富。
無論相差隻是0.1毫米還是0.1秒鍾——毫厘之差,天淵之別!
在競技場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小到肉眼無法判斷。比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相差僅0.01秒;又比如賽馬,第一匹馬與第二匹馬相差僅半個馬鼻子(幾厘米)……但是,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相差天地之遠。
全世界的目光隻會聚焦在第一名的身上。冠軍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一名後麵都是輸家。
關鍵時刻一秒值萬金。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我們每天仍然過著那種修哉修哉的生活,那麼早晚有一天就會被“快魚”吃掉。
任何成功的理論最終必須付諸行動,並且必須是超強的行動力,你才能取得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成功。超強的行動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製定計劃能力
有了明確的目標,接下來你需要按你的目標製定詳細的執行計劃。不管你有多少事情要做,你應該先做一個計劃,安排一下達成目標的順序。第一個目標完成之後,再去實現第二個目標,這樣,你才有達成所有目標的可能。
2.時間管理能力
你確定了目標,製定了達成目標的計劃,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你還需要加強你的時間管理。無論貧富貴賤,上帝分配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是均等的,每天24小時、1440分鍾。但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因為人們對時間做了不一樣的分配與管理。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因為他在24小時內做了與你不一樣的事情。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我們的時間管理得更好,必須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也必須改掉浪費時間的習慣。
3.趣強的學習能力
其實知識本身並沒有力量,隻有將知識兌現為高效的行動,才能產生力量。同時,由於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知識的折舊與貶值也越來越快,因此,我們必須與知識的折舊與貶值賽跑,不斷去充電,不斷去學習新知識,與時俱進,你才能永立不敗之地。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保證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
4.自我行銷能力
被《福布斯》雜誌稱之為“美國銷售大師”的美國菲力浦·莫裏斯公司總裁阿爾弗雷德·萊昂有句名言:“要記住,你的顧客買的不是你的產品,他們買的是你個人的魅力。然後他們幫你銷售你的產品。”(菲力浦·莫裏斯公司,美國“萬寶路”香煙製造商)。曆屆美國總統在公眾演說中,都是具有超強自我行銷能力的人。如果你想成功,首先推銷你自己。
5.肯下笨功夫
胡適先生曾說過一句名言: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隻是少數人!經過仔細研究與實踐,可對“肯下笨功夫”作如下詮釋:肯——主動、積極、自覺,也就是“自動自發”地工作;下——行動,積極行動,超強的行動力;笨——不投機、不取巧、認真、踏實、勤勉、負責任地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做好你的分內事,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功夫——功,用功,是有用功,不是無用功。笨功夫,不是蠻功夫,是“勤+巧”的功夫。
舉個例子:小鐵錘怎樣敲開大石頭:你知道小鐵錘怎樣敲開大石頭嗎?
石匠所擁有的工具隻不過是一個小鐵錘和一支小鑿子,可是這塊大石頭卻硬得很。當他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第一擊時,沒有敲下一塊碎片,甚至連一絲鑿痕都沒有,可是他並不在意,繼續舉起錘子一下再一下地敲,一百下、二百下、三百下,大石頭上依然沒出現任何裂痕。
可是石匠還沒有懈怠。繼續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去,路過的人看他如此賣力而不見成效卻還繼續硬幹,不免竊竊私語,甚至有些人還笑他傻。可是石匠未理會,他知道雖然所做的還沒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不過那並非表示沒有進展。
他又挑了大石頭的另一地方敲,一錘又一錘,也不知道敲到第五百下還是七百下,或者是第一千零幾下,終於他看到了成效,那不是隻敲下一塊碎片,而是整塊大石頭裂成了兩半。所以說要想辦成大事,下笨功夫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