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金兀術挖河逃生
金兀術是金國大元帥,一次他率十萬大軍追趕宋高宗後,折軍北返,到達常州、鎮江一帶,準備渡長江。
宋將韓世忠早就料到金兀術(?—公元1148年)會從此處渡江,已布防好攔江截擊的計劃。韓世忠僅有八千人馬,但部署縝密,金兀術幾次試圖渡江,都告失敗。金軍糧草告急,金兀術不得不率軍強渡長江。
淩晨,戰鬥打響,韓世忠夫人梁紅玉親自負責江麵指揮,她站在樓船頂上,擂鼓揮旗,英姿颯爽,殺得金兵走投無路,淹死的、殺死的不計其數。金兀術率兵往西移動,企圖繞過鎮江在西麵再行強渡。然而,韓世忠帶領數千人馬沿岸追擊,直把金兵趕進黃天蕩。這黃天蕩是一個死港,無退路可走。韓世忠封鎖了港口,金兀術好像被放進一隻大甕,插翅難飛。用不了幾天,糧草盡絕,金軍必將餓死。
此時,金兀術十分焦急,懸賞征求逃循方法。當地一個土人獻計,說黃天蕩原本連著老鸛河舊道,隻要用人掘開水道,就可直通秦淮河,然後就可進入長江了。金兀術立即命將士合力挖掘,隻花了一天一夜工夫,河道就全掘通了。金軍悄悄地通過老鸛河到了南京。等到韓世忠發覺時,金兀術已經帶領殘部渡過長江了。香豆餌馬敗金兵
公元1140年,金軍統帥金兀術率兵南犯,南宋名將、順昌守將劉錡率兵二萬,堅守順昌(今安徽阜陽)。幾次交戰,勝負未分。聰明的劉錡想出個計策。
一天,劉錡命令每個參戰的兵士,都帶上一個竹筒,筒裏裝滿炒熟的豆子。當兩軍交戰時,劉錡令將士衝入敵陣後,丟掉竹筒,讓豆子撒得滿地都是,然後迅速撤走。金兵策馬追來,誰知眼看要追到宋軍時,金兵的坐騎都停滯不前,爭著去吃撒在地上的香噴噴的豆子。金兵急得直抽鞭子,那貪吃的馬還是不往前跑。有些戰馬因為踩在滾動的竹筒上,站立不穩,紛紛摔倒。這時,劉錡親率大軍趁機衝殺過去,金兵死傷無數,大敗而逃。奸秦檜囑妻詐愚
南宋權奸秦檜自從當了丞相後,專權跋扈,相府中有數不盡的奇珍異寶,吃不盡的山珍海味。
秦檜的夫人王氏很得太後的寵愛,常常出入宮中。有一天,太後賜宴,告訴王氏說:“近日來,宮內魚池中大青魚很少,多是小的。小的青魚骨細,味道也差。”王氏奉承道:“太後喜歡吃大青魚,臣妾家中有的是,明日派人奉獻給太後。”
王氏回到府上,把對太後說的話告訴秦檜,秦檜頓足道:“我們家魚池裏所養的魚,本是獻給天子的貢物,現在我占為己有,怎能告訴太後呢?”王氏見秦檜急成那樣,也大吃一驚,忙問:“我一時失言,該怎麼辦呢?”秦檜說:“明天,你拿百條死青魚去獻給太後,委曲你做個不辨死活的愚婦。”
第二天,王氏依言,將百餘腐朽的青魚獻給太後,太後見了哈哈大笑:“你真是個愚笨的婦人,我還以為你很聰明呢,怎麼連死活都分不清楚呢?”葉夢得救棄兒
南宋文學家葉夢得(公元1077—1148年)有一年在武昌,正好趕上鬧水災,人畜傷亡嚴重。縣令拿出儲備糧,賑濟災民。一般災民都得到了救濟,隻有那些被遺棄的小孩,由於無人代領,沒有得到救濟糧。一天,葉夢得問仆人:“那些沒有子女的人,為什麼不收養這些孩子呢?”仆人說:“大家怕把孩子養大了,孩子的親生父母會來認領。”
葉夢得翻閱當時的法令條例,其中有一條明確指出:凡是因為災荒遺棄的孩子,父母不能再來認領。葉夢得立即令人做了幾千份空白文書,上麵都寫著這條法令。讓人送交境內外各村鎮。宣布:凡是揀到孩子的人到官府來說明經過,然後寫成公文交給他們作憑證,官府在戶籍上也作了登記。這樣,那些沒有子女,或子女少的人,紛紛認領被遺棄的孩子,總共救活了3800個孩子。神童一言息亂
宋寧宗時,趙方任荊湖製置使。有一天,趙方召集眾將,按功頒賞。頒獎完畢,不少人認為賞得太少,還有的認為這次頒賞不公平。將士們心懷不滿,想鬧事。
趙方的兒子趙葵(公元1186—1266年)也在場,看到這一動向,急中生智,喊道:“方才給大家的是朝廷賞賜的,本官另有賞贈。”
大家聽了趙葵的話,一觸即發的怨憤頓時平靜下來,一場騷亂被平息了。
這時,趙葵才十二三歲。少年時常隨父出征,有勇有謀。淳祐年間(公元1241—1252年)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他還是南宋著名畫家。神偷智脫樊籠
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城裏有一神偷,綽號“我來也”,因他每次行竊後,必留下“我來也”三字。臨安城的達官貴人、富商鄉紳,無不知曉“我來也”的,但其行蹤詭秘,官府一時拿他沒辦法。
有一次,他失手被擒,因無確鑿贓證、人證,無法製罪,隻得把他監禁起來,審訊定案。
“我來也”開始過起鐵窗生活,他每天都在想著怎樣能逃脫出去,繼續他的生涯。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條“聲東擊西”的計策來。
一天,他對獄卒說:“我是個賊,但我不是‘我來也’,官府把我當作‘我來也’,看來我要坐一輩子牢,可惜我藏在外麵的金銀財寶變成了一堆糞土。如果你好好待我,我會報答你,用那些金銀來酬謝你。金銀藏在保俶塔的頂層上,你隻管去取好了。”第二天,獄卒爬到保俶塔頂層,仔細查尋,果然在一堆塵埃中藏著一個小布包,打開一看,盡是白銀黃金,他欣喜萬分,從此,對“我來也”特別照顧。
過了幾天,“我來也”又對獄卒說:“我曾將一酒甕放在侍郎橋下,裏麵裝滿了金銀。”獄卒叫妻子裝著去橋下洗衣服,順手把酒甕取了回來,打開一看,果然又是金銀。
又過了幾天的一個夜晚,“我來也”對獄卒說:“現在已是深夜二更了,請求你放我回家,料理一些私事,四更時候,我一定回來,決不食言。”獄卒因得了他兩次好處,又認為他是有信用的,隻好放他出去。到了四更時分,“我來也”果然準時回來了,獄卒大喜。
第二天,城裏一富商到官府報案,說昨晚三更時分,被賊竊去千兩黃金,院牆上寫著“我來也”三字。縣太爺聞報,拍案大驚:“原來‘我來也’還逍遙法外,前次所捉之人並不是他,幾乎冤枉了人。”隨便下令把“我來也”放了。
過了幾天,獄卒回家,其妻對他說:“昨晚,有人敲門,開門不見人影,卻見一包東西放在門口,並聽到‘此物是報答你丈夫的,不要聲張’的說話聲,打開包袱看又是金銀。”獄卒聞言,心裏恍然大悟,原來那賊果真是“我來也”,他施用了聲東擊西詭計逃出了監獄。畢再遇懸羊擊鼓退大軍
公元1206年,南宋將領畢再遇同金兵交戰。金兵人多勢大,宋軍日顯劣勢。畢再遇根據敵我力量懸殊,決定暫時撤退,伺機再戰。
畢再遇的軍營裏平時總是鼓聲不絕,這一方麵是鼓舞自己,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威嚇金兵。如果全軍撤走,軍營中突然斷了鼓聲,必定引起敵人的懷疑。為了讓軍隊安全、穩妥地撤走,畢再遇想出了一條蒙騙敵人的良計。他命部下弄來一些羊,將羊牢牢捆住倒吊在樹上,緊挨著羊下邊擺一隻大鼓,這樣,羊的兩隻前蹄不停地亂動就把鼓給敲響了。金兵聽到畢再遇軍營鼓聲不斷,絲毫沒有懷疑。畢再遇在一片鼓聲中悄悄地撤退了。無底船水淹元軍
南宋度宗年間,襄陽被元軍圍困五年,鹹淳八年(公元1272年),宋將張貴(?—公元1272年)和張順以敢死士三千人突破元軍封鎖,進抵襄陽。
張貴造了一百多艘無底船,船上豎著旗幟,每隻船的兩舷站著幾個戰士。當這些無底船順流而下時,元軍以為船上隻有三五個戰士,競相往船上跳,跳過去的元軍都掉落江中,因元軍大部不習水性,有一萬多人被淹死。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奇事,而創造這奇計的張貴是農民出身的將領。贈裘換快馬
元世祖忽必烈統治時,世據遼東的元朝宗室乃顏圖謀反叛,有人密告了忽必烈。忽必烈便派大臣伯顏(公元1237—1295年)前往探察。伯顏知道此行必定凶多吉少,須早留退路。出發時,他命手下買了許多裘皮衣服裝在車上。到了遼東境內,在沿途驛站歇息時,伯顏總是將裘皮衣服送給驛官,關係處得很融洽。到達乃顏駐地後,乃顏設宴款待伯顏一行,名為接風,實際上想在席內拿下伯顏。伯顏很機靈,覺察到了乃顏的陰謀,在宴席前,便和隨從分作三路,疾速逃奔。因為在來時便和各驛站官吏搞好了關係,所以伯顏一行每到一處驛站,官吏便獻上快馬。伯顏因此得以迅速逃離乃顏的勢力範圍——遼東。盾牌布釘傷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