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霍去病踢球震軍威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官至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古代爵位名)。

西漢時期,漢朝北部疆界長年受到匈奴貴族的侵擾。匈奴進犯漢朝邊界後,不斷掠奪人民的財物,殺戮漢族官吏百姓,使邊疆一帶百姓不得安寧。霍去病小時候就十分仰慕將軍率兵打仗,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殺向戰場,為朝廷立下戰功。在他18歲那年,他親自到漢武帝麵前請求出征。武帝見他少年有誌,膽識超凡,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賜封他為剽姚校尉,霍去病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很快他便率軍開往前線,首戰告捷,立下了赫赫戰功,消息傳到漢武帝那時,漢武帝十分高興,對霍去病的軍事才能更加賞識。霍去病先後六次出擊匈奴,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霍去病率兵多次打勝仗,除了他有超人的膽略、勇武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重視通過在軍隊開展體育活動,來提高士兵的身體素質和鼓舞將士的士氣。

有一次,霍去病在邊塞與匈奴作戰。一天,他在朦朧的月光中巡視軍營時,他發現因為軍中缺糧,戰士們情緒很消沉。這怎麼能打勝仗呢?霍去病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讓軍隊中的工匠用皮革縫製了一個圓圓的皮球,中間塞滿毛發。再命令士兵在寬闊的荒野上修了一個球場,又在球場上挖了些坑,並規定誰把球踢進坑裏誰就獲勝(就像現在踢足球射門一樣)。

隨後,他把將士分成若幹個隊,又把球分給球隊,組織各隊進行比賽。為了使將士們都能參加這項體育活動,霍去病親自帶頭同將士們一起奔跑、歡笑。哪隊踢勝,他還獎給酒肉以作鼓勵,使這項活動搞的生動活潑。這下不但鍛煉了戰士的身體,激發了將士的士氣,也培養了將士們勇敢拚搏和團結一致的精神。當軍糧運到的時候,霍去病率領部隊向匈奴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將士英勇善戰,奔襲一千多裏,渡過居延水,征服祁連山,俘虜了匈奴五個王,殲敵三萬多人,使匈奴單於軍隊減少了十分之三。霍去病戰戰告捷,終於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不但守住了邊疆,奪回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和羌的聯係,控製了河西地區,還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實現了從西麵包抄匈奴的戰略計劃,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河西戰役”。這次戰役的重大勝利,使氣焰囂張的匈奴遭到沉重的打擊,也使漢朝西北方麵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霍去病因在這次戰役中戰功卓著,武帝下詔褒獎了霍去病,並封他為冠軍侯。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與大將軍衛青奉旨分兵進剿匈奴最後兩支勁旅——匈奴左右賢王的部隊,霍去病率部出征,入敵境一千多裏,殲滅匈奴精銳七萬餘人,擊潰匈奴的主力,迫使匈奴遠遁,使南北匈奴重歸統一。從此西漢更加強大,疆域擴大,人口倍增,成為名副其實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陶侃運磚頭練筋骨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東晉廬江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初為縣吏,漸升至郡守,也是東晉時期的一位名將。在擊敗反晉武裝後,任荊州刺史。

祖逖(東晉名將)死後,東晉王朝接連發生幾次內亂。晉元帝想抵製王氏勢力,王敦起兵攻進建康(今江蘇南京),殺了一批反對他的大臣。元帝的兒子晉明帝即位後,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敗,自己病死了。到了晉成帝(明帝的兒子)的時候,曆陽(今安徽和縣)鎮將蘇峻起兵叛變,攻進了建康。東晉的一些大臣束手無策,後來依靠荊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兩年時間,才平定了蘇峻的叛亂。

陶侃本來是王敦的部下,陶佩立了戰功,做了荊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麵前說他壞話。王敦把他調到廣州。那時候,廣州還是偏僻的地區,調到廣州實際上是降了他的職。

陶侃到了廣州,並沒有灰心喪氣。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從書房裏搬到屋外,到了晚上,又把磚頭一疊疊運到屋裏。人們看到他每天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陶侃嚴肅地說:“我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裏想的是收複中原。如果閑散慣了,將來國家需要我的時候,還怎麼能擔當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這個練練筋骨。”

王敦失敗以後,東晉王朝才把陶侃調回荊州任荊州刺史。公元325年提升為征西大將軍。

官雖然做得大了,可陶侃還是十分小心謹慎。荊州衙門裏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從來不放鬆。他常常對他的部下說:“大禹是個聖人,還愛惜一寸光陰。像我們這種普通人,論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遠,更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怎能貪圖安逸。”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歡吃酒賭博,往往因此耽誤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氣。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賭具都收起來扔到江裏去,還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頓。打這以後,大家都嚇得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陶侃前前後後帶兵41年,由於他注意鍛煉身體,執法嚴明,辦事認真,誰都佩服他。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266—321),字士稚,範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北)人。東晉名將。

公元317年,晉朝皇族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政權,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東晉統治集團隻想偏安江南,不圖收複中原。南渡的人民思念故土,要求同留在北方的人民一起抗擊外來侵略者。祖逖就是當時主張北伐恢複中原的代表人物。

祖逖有一位極為知己的好朋友,名叫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兩人誌同道合,感情也特別好。有一段時間,他們同睡在一張床上,共用一條被子,談論國家大事,有時通宵達旦而不知疲倦。每天雄雞報曉,他們就起床在庭院裏舞劍,來鍛煉體魄和意誌,練習武藝,準備隨時好報效國家。有一天,剛到半夜雞就叫了,祖逖照樣把劉琨叫醒,說“此非惡聲也!”意思是說,半夜裏雞把我們叫醒正是促成我們幹一番事業,這不是什麼壞聲音啊!於是兩人就乘著月光舞劍到天亮。經過長期的、艱苦的鍛煉,不僅強壯了他們的身體,也提高了武藝,因而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幹一番大事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