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惲代英的體育生活

惲代英(1895—1931年),江蘇武進縣人。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家、教育家,中國早期著名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

惲代英1918年畢業於武昌中華大學。“五四”運動後,創辦利群書社和共存社等進步團體,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曾任中華大學附屬中學主任、安徽宣城第四師範學校教導主任、四川川南師範學校校長和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教員。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宣傳部長,主編《中國青年》,並兼任上海大學教授。1926年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總教官,並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教。1927年春主持武漢軍事政治學校。在中國共產黨第五、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1930年在上海任滬東行動委員會書記,5月6日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獄中遭殺害。

惲代英是一位鐵骨錚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重視學校體育的教育家,並且他自身的體育生活也豐富多采。

惲代英在他的許多教育論文中都闡明了學校體育之重要。他認為,“學校之不可不重體育”。因為“活動為教育上最要之條件,而身體之活動尤要。”他經常說:“吾意普通中學之教育者,每以國文、英文、算術為主科,而手工圖畫、體操為隨意科目,實為違背教育原理。”“學校應以博物、理化、手工、音樂、體操、圖畫為主科,因此可以促起學生之活動。”所以他呼籲人們,要切實重視學校體育,將它放在應有的位置上,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體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質,以有更充沛的精力完成學業。

惲代英早在中華大學讀書時就是一個體育積極分子,他愛好體育決不是僅憑興趣,而是建立在對體育活動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每項體育活動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健身或養生目的,他都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惲代英喜愛的體育項目很多,如乒乓球、網球、足球、體操、八段錦、拳術、冷水浴等。而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例如在養生方麵,他對衣、食、住的理論是“皆從衛生方麵著眼”。具體從衣服上講,他認為“宜取輕、薄、短、緊為標準。”從食物上講,“取有味而略偏素。”從居住上講,“宜有大庭院及透空氣日光房間,須有閑步、呼吸、運動及種花之地。”他對居室條件特別有研究,認為“居室必避西曬之日光及冬季之風雪,故不可朝西朝北。”那麼,住房應選擇什麼樣的呢?他說:“理想之居室,以淺而寬能於清晨受日光為佳。蓋如此,室中光明一如庭院便於做事,利一。日光曬入室中,無形中消滅微生物不少,利二。自養還有早起之習,利三。可行日光浴法,利四。床上受日光,被褥易免菌害,利五。”惲代英所說的“理想之居室”雖然在當時乃至目前還不能完全達到,但是作為一個革命家、教育家能對居室有如此全麵的認識,說明他是從多角度、多側麵研究了養生之道。

在養生方麵,惲代英還有一套具體的方法,如“早起飲開水二杯,為拳一次。”“睡前行五分鍾體操。體操務求不間斷,凡作工五十分者,休息十分鍾。”為了增強身體對外部條件和疾病的抵抗能力,惲代英主張應當經常進行冷水浴。他說:“冷水浴為健身也”。除此之外,還要多到戶外去活動,不能將活動限於庭院之內。惲代英喜歡登山、遠足、旅遊等。

在體育實踐當中,惲代英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有時因工作太忙,沒能按照作息時間或計劃進行體育活動,他總是及時進行反省,在每天當中,他不進行某些體育鍛煉活動,內心裏就好像一天的工作沒有做完似的。惲代英的工作很忙,白天在外忙忙碌碌,很少有鍛煉的時間,所以很多鍛煉項目需要在家裏進行,利用早晚空閑時擠時間鍛煉,這樣就迫使他在家庭中設置些體育鍛煉的設備。1917年,他曾用640文錢釘製一付乒乓球台,其妻沈葆秀又剪一塊珍珠紗,製成乒乓球網。他從此幾乎每天都要利用一定的時間和兄弟或朋友們一起在家打乒乓球。

此外,惲代英還想繼續“準備一些細微運動器具”,以為家庭之建設。至於將來經濟條件好了,他更是作了如下打算,居家必須數丈草地”。他設想,“家中能有草場最有益”,“一便散步,二便呼吸,三便休息,四便運動。”他常說:“吾每擬將來家中設網球場”,因為“網球一事頗為活動,然無危險。每日練習一小時,必有大益。”如果“又有便當得彈簧、鐵啞鈴練習之則更好。”可見他是很重視家庭體育建設的。他認為,家庭建設應予改良,增加體育生活的內容。

惲代英的體育鍛煉是比較全麵的,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是深刻的,實踐是豐富的,理論也是比較係統的。從野外到庭院甚至室內,從學校到校外,從小球(乒乓球)到大球(足球),以及衣、食、住、行,方方麵麵都涉及到了,而且有理論、有實踐,令後人佩服不已。賀龍練木馬

賀龍鍛煉身體的故事很多,這裏隻講賀龍練木馬的一個精彩片斷。

賀龍在延安時,除了日理繁忙的軍政要事之外,還經常堅持體育鍛煉。

1943年冬,延安聯防軍根據毛主席、周副主席的指示,留守部隊要進行一次冬季練兵。為了掀起冬季練兵的高潮,提高領導幹部的軍事素質,聯防軍舉辦了一次軍事集訓學習班。留守兵團全體團一級的軍事幹部都參加了集訓班學習。在集訓的日子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工作盡管很忙,但他每天都要到團幹部們住宿的窯洞一帶轉轉。窯洞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操場,操揚上新安了副木馬。這是賀龍司令員在辦集訓隊之前,專門叫聯防軍司令部參謀處安的。賀龍每天清晨,總要到木馬那裏,進行一陣子跳躍木馬練習,每次他都是跳得大汗淋淋。從他練跳木馬那種認真、刻苦的勁頭看,不知道他就是賀龍的人,還真看不出他有一點司令員的架子。

起初,人們並沒有注意這件事,雖然人們都知道賀龍司令員常常起早鍛煉身體,還都以為他隻不過早晨出去走一走,簡單活動一下身體而已,誰也不知道司令員一直在堅持做跳木馬這項鍛煉。

有一天清晨,天還不太亮,770團團長張才千、副團長卜萬科等幾個人起床後準備出去練習投手榴彈。剛走到小操場旁,聽到有人在操場裏邊說話。因為當時天剛蒙蒙亮,還辨不清人的模樣。後來,那個正在練跳木馬的人,在翻木馬時,被絆了一下,“撲”地一聲跌倒在地上。旁邊保護的人驚慌地呼叫道:“司令員,怎麼樣?傷著沒有?”張團長他們一聽叫“司令員”,這才知道跳木馬這個人就是賀龍同誌。他們忙丟下手榴彈,奔向木馬處。這時,賀龍一撐雙手,忽地從地上站起來,他一邊拍著身上的土,一邊仰臉大笑,並說:“你們幾個誰翻得好哇?來,教教我吧!來呀!不要嫌我笨呀!”張團長他們幾個老實地回答說:“都翻得不好!”賀龍笑著說:“既然都翻得不好,那也不必害怕。來,我們一起訓練吧!大家一起學,總比一個人悶著練強嘛。好不好?”張團長他們見司令員這樣誠懇地要和他們一起練跳木馬,他們也就不好再推辭了,於是,張團長他們高興地滿口答應,和賀龍司令員一起練起木馬來。

練習開始了,先由張團長他們幾個人輪流著跳了幾次。雖然動作不大熟練,但人人都能跳,而且跳得很認真。賀龍站在旁邊,認真觀看他們跳木馬的動作,跳了幾輪之後,賀司令員樂嗬嗬地一把抓住卜萬科副團長的肩頭說:“喲,770團來的人還真不賴,張團長跳得比我強。你是卜副團長吧!哎呀,你個頭小,蠻靈活的呀!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羅!我賀胡子個頭不賴,可這跳木馬的技術就不好,你就當我的老師,教教喲!”一席話,給在場的幾位同誌說得不大好意思,他們盡管都會跳木馬,但還達不到給司令員當老師的程度。

其實,賀龍是會跳木馬的,而且還跳得不錯,盡管剛才摔了一下,有誰能保證專業隊員就不出現失誤呢?賀龍剛才摔的那一下,事出有因,由於這裏的木馬,是聯防軍司令部新安的,一來場地選擇不適當,二來木馬安得不太標準,賀龍對這些變化了的條件一時還沒有適應,難免要出現一點問題。

可貴的是,賀龍在跳木馬中跌了一下之後,並沒有埋怨這,埋怨那,而是從自己主觀上多找原因,肯放下架子向自己的下級請教。賀龍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鍛煉、虛心好學的精神,把在場的人都感動了。這天早晨,他們同賀龍司令員練了一個多小時的跳木馬,直到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賀龍他們幾個人才結束了晨練,迎著初升的太陽,在一邊走一邊交流跳木馬的經驗和體會的歡快聲中歸來。彭德懷的籃球表演

彭德懷(1898—1974年),原名彭德華,湖南湘潭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傑出領導人。

彭德懷出身貧寒,當過放牛娃,做過苦工,廣泛地接觸了工人、農民,對工農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體驗和同情,使他十分痛恨當時的社會,決心為工農大眾尋找出路。1915年,因帶領農民搶了一家地主的存米而逃離家鄉,投入湘軍,開始了他終身的戎馬生涯。

彭德懷一生身經百戰,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具有卓越的指揮才能,他率軍打仗,屢建戰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朝鮮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直接威脅著我國安全。值此嚴重時刻,彭德懷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肩負中國人民的重托,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誌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以劣勢裝備打敗了最現代化的敵人,光榮地履行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保衛了我國的和平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回國後,他致力於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事業。在任國防部長期間,不辭勞苦,成績卓著,為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彭德懷既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又是一位體育愛好者。他平時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和機會鍛煉身體,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為他以旺盛的精力投入繁重的國防建設事業奠定了基礎。

人們傳誦彭德懷鍛煉身體的佳話很多,在這裏隻向大家講一段他練習打籃球的故事。

在太行山,有一天,部隊休息時,隻聽一個戰士高聲吆喝道:“快來看呀,彭總要表演打籃球了!”人們從四麵八方的駐地跑來看。隻見彭老總脫了外衣,係緊鞋帶,光著腦袋上場了,他同場上的其他隊員一樣,打得很認真,積極跑動。突然,同隊一名隊員傳給他一個球,他伸出兩手去接球,球脫手了,一下子打在他的鼻子上,惹得場上隊員和場外觀眾哈哈大笑,他自己聳聳鼻子也樂了。從這次比賽中大家才清楚,原來他並不怎麼會打籃球,他是一邊打一邊學。由於剛學打籃球,有些規則不熟練,動作不協調,常常引人發笑。所以,有些戰士一聽說他要打籃球了,就調皮地說這是“籃球表演”。